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杨泽元:“千亿宝胜”的领军人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8  来源:扬州日报
核心提示: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宣传展示扬州优秀企业家的精神风貌和突出业绩,本报今起开辟荣誉先锋专栏,对扬州先进典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宣传展示扬州优秀企业家的精神风貌和突出业绩,本报今起开辟“荣誉先锋”专栏,对扬州先进典型人物进行报道,介绍他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奉献社会等方面的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企业家的浓烈氛围。
      在扬州经信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一行人来到宝胜集团采访董事长杨泽元。到达集团办公大楼后,杨泽元正利用周末时间与高管们开会,在三楼接待室,记者可以清楚地听到杨泽元在二楼的讲话:一定要重视电子商务。声音洪亮而有穿透力。
      2011年,110亿元;2012年,136亿元;2013年,155亿元……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宝胜集团销售额快速增长。然而,即便有着这样的成绩,杨泽元仍感叹面对巨大的压力。他说,从 2011年7月19日调任宝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起,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预计亏损数千万
      杨泽元上任后先忙“救火”
      记者问他,从一名政府部门主管,转行担任国企上市公司掌舵人,这样的角色转换,需要多长时间?答案出人意料,杨泽元坦白地说:“角色转换倒不是难事,只是当时,我是不愿意来的。实事求是讲,领导给我做很多工作。”
      杨泽元表示,“自己恐怕难以胜任”的理由:一是市场前景不明;二是国有企业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很难管理。但是,既然接下了这个接力棒,就要咬牙往前冲,就要带着宝胜前进,为它的脱胎换骨起跳腾飞铺就高速通道。
      就是凭着这股冲劲,在这个岗位上,杨泽元连续六年获得年度机关考核第一名。
      2011年是宏观经济加速调整的一年,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联的线缆企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全行业陷入亏损的窘境。宝胜集团也难以幸免。宝胜股份201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因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大幅增加等原因,公司预计2011年上半年将亏损约2600万元。
      面对这样一个大数目,杨泽元有些“傻”了,这个数字意味着,20多年高成长的宝胜突然遭遇了“急刹车”,这时候的杨泽元能否让宝胜快速走出“亏损泥潭”,同行们都在关注。
      “我不能退缩。” 2012年1月30日上午,宝胜集团召开职工大会。杨泽元亮出了宝胜新一轮战略发展方向,大胆地将新的发展目标瞄向千亿级。“千亿集团、百年宝胜”,新愿景极大地激发了公司上下加快发展的决心和豪情。
      宝胜“出嫁”中航,乔布斯给了他极大启发
      一次次调研、一次次讨论之后,宝胜新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国际化、高端化、产业化、信息化。这十二个字,催生了一个个发展的大手笔,也开启了宝胜这艘巨舰新的航程。
      2012年,总投资50亿元的宝胜电缆科技城项目,被列入当年省重点工业项目计划,主要开发生产航空航天、核电等8大类高端特种产品,竣工后将形成年销售150亿规模。而今,宝胜科技城一期主体厂房全面交付,防火电缆项目、特种电缆项目、铜深加工项目已经全面试生产。
      2013年7月1日,省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南京签署《关于宝胜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扬州市与中航工业全资子公司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签署《重组宝胜集团有限公司协议》。宝胜与中航共同打造国内领军、国际著名且能同国际电线电缆巨头比肩竞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并将在扬州建设航空产业园,“出嫁”中航,让宝胜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当初,对于宝胜“出嫁”中航,有人很不理解, “为什么好好的国企要‘卖’给外人?”杨泽元表示,“宝胜就像一棵树长在盆子里,现在树长大了,只有把它移到大地上去,才会吸收到更多的养分,更好的发展。”
      宝胜与中航重组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开狭隘的利益纠结,新的战略重组为宝胜引来了活力之源。杨泽元这种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果敢,来源于他的偶像——乔布斯。在他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本翻阅了6遍的《乔布斯传》,他说:“做企业尤其是宝胜这样的大企业要‘以乔为师’,要有乔布斯那种创新精神,要有他永不服输的执着与魄力。”
      杨泽元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半年多之后,看到宝胜电缆科技城的订单如雪片飞来,看到借助中航东风,企业拿到了比过去更多更大的订单,所有人放下了悬着的心,同行们也伸出了大拇指。领导和同行的认可让杨泽元感到一些安慰。
      上任的这几年,每一天是怎么过来的,只有他自己清楚。杨泽元数了数,一年365天,自己大多数时间在外奔波,“粗略统计,包括到扬州市或南京开会、办事当天来回在内,去年我有206天时间在出差,剩下的时间,每两天就会下一次车间。”
      杨泽元说:老总不能总是坐在办公室,要带好头,不懂市场不行,不和大家共同拼杀更不行。 接手宝胜后,杨泽元第一件最棘手的事情是订单很少,原有的市场在萎缩,“一个月才两三亿元。”为了参加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一个项目的招标,杨泽元率领营销人员亲自去拜访客户,花了2个多月时间才拿下了第一张订单,总值也就1亿多元。
      为了拿下更多的订单,杨泽元总是马不停蹄,“营销人员去拜访对方企业,想要见到高层领导经常遭到拒绝。”只能自己一家一家去跑。要问时间都去那儿了?对于走马上任后的杨泽元来说,就是“走东闯西,亲自上门,拜访客户。”宝胜集团的一位高管说,“杨总每个月只有差不多5天的时间在宝胜集团办公,他几乎没有时间陪家人。”
      记者手记
      杨泽元总是将“义无反顾,没有退路”挂在嘴边,在他心里,推动宝胜发展,成就百年宝胜,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宝胜员工的期望,是他不断坚守的动力,也是他在宝胜就职时对所有人的承诺。而今,这艘巨舰已经再次起航,写在杨泽元脸上的信心,不仅让我们对“千亿集团、百年宝胜”的战略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更看到了这位企业掌舵人追逐梦想的豪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