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专访宝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杨泽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8  来源:扬州企业服务网
核心提示:为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二号文件精神,推进扬州特色城市荣誉体系建设,本报今起
      为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二号文件”精神,推进扬州特色城市荣誉体系建设,本报今起推出“践行群众路线 荣誉先锋·企业家风采”专栏,重点介绍一批优秀企业家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奉献社会等方面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烈氛围。敬请关注。
      平静而理性,言谈中透出一股浓浓书卷气——面前的杨泽元,让人很难将他与宝胜这个百亿级企业的掌门人联系在一起。然而,正是这个“书生”,在宝胜越过百亿如何由大做强的重要节点、在面临行业困境如何杀出重围的关键时刻、在企业面临新发展平台的十字路口,用一个个大手笔、大动作,为宝胜再一次起跳腾飞铺就了高速通道,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最动人和最精彩的一笔。
      一本《乔布斯传》,催生两个决定宝胜未来战略的大手笔
      杨泽元的案头,放着一本翻阅了六遍的《乔布斯传》,他说:做企业,尤其是宝胜这样的大企业,要“以乔为师”,要有乔布斯那种创新精神,要有他永不服输的执着与魄力。
      宝胜需要发展的执着与魄力。2011年7月19日下午,杨泽元被任命为宝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初入宝胜,摆在他面前的不仅是新岗位,更是种种挑战。回忆当时的情景,杨泽元说:感到幸运的是,经过宝胜人多年的努力,集团发展站上了百亿平台;感到犯难的是,面对当时全球电缆行业发展的困境,如何挑好这副担子,让企业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大?
      接下来的三个月,调研成为杨泽元和他的团队最重要的事情。“向问题要答案,向市场要发展。”在很多次会议上,杨泽元告诉他的决策层,“畅所欲言,集众人之智为宝胜谋划未来。”
      一次次调研、一次次讨论之后,宝胜新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国际化、高端化、产业化、信息化。这十二个字,催生了一个个发展的大手笔,也开启了宝胜这艘巨舰新的航程:
      2012年,总投资50亿元的宝胜电缆科技城项目被列入当年省重点工业项目计划,主要开发生产航空航天、核电等8大类高端特种产品,竣工后将形成年销售150亿规模。而今,宝胜科技城一期主体厂房全面交付,防火电缆项目、特种电缆项目、铜深加工项目已经全面试生产。
      2013年7月1日,省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南京签署《关于宝胜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扬州市与中航工业全资子公司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签署《重组宝胜集团有限公司协议》。宝胜与中航工业将共同打造国内领军、国际著名且能同国际电线电缆巨头比肩竞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并在扬州建设航空产业园。宝胜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战略性抉择的背后,是企业发展的魄力。宝胜人难以忘记当时那种捏了一把汗的感觉。抉择之初,不少人都有着这样的疑问:投资这么多,又将企业给了别人,图什么?面对这种疑虑,杨泽元告诉每一个职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进入越“坎”期,越过这个“坎”,就能够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否则就会原地踏步,甚至萎缩。
      “与中航工业的合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杨泽元说,航空产业处于先进制造业的最高端,积极参与航空产业发展,对推动我市加快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佩服杨总,他看得远拿得准。”短短半年多后,看到宝胜电缆科技城的订单如雪片飞来,看到借助中航东风,企业拿到了比过去更多更大的订单,所有人放下了悬着的心,也竖起了大拇指。
      “老总不能总坐办公室”,一年365天,杨泽元有206天在外奔波
      再次采访杨泽元,他比2011年清瘦了一些,办公桌上一张2013年的行程表显示,全年365天,他有206天奔波在外。
      “一句‘董事长没有空’,很多人都认为是敷衍。”宝胜集团的一位高管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去掉206天,杨泽元在剩下的159天时间内,安排了一半时间下车间,一半时间处理日常事务,也就是说几乎没有自由的时间。
      “别看杨总一脸文静,工作起来那股疯劲,不得了!”提起杨泽元的“疯劲”,熟悉他的人能讲一天一夜的故事。宝胜集团办公室一位同志至今还记得去年的一件事。为了一个订单,他连夜赶到广州,当对方得知是宝胜一把手时,被打动了,不仅签下了单子,而且拉着杨泽元的手说:今后所有的产品都用宝胜的!
      “宝胜是一个大家庭,老总不能总坐办公室,要带好头,不懂市场不行,不和大家共同拼杀更不行。”杨泽元说。
      “是杨总带着大家杀出重围的。”在宝胜,很多人都这样说。2011年前后,全球电缆行业普遍遇冷,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电缆行业利润低微。如何突围?杨泽元对宝胜的营销策略和结构动了一次“大手术”,在继续做大工程电缆市场的同时,将电力、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等可支撑业绩持续增长的主体市场作为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合同数量、质量和盈利能力。
      “在宝胜做销售是件幸福的事,也是件压力山大的事。”宝胜电力项目部的一位负责人说,幸福的是,有一位带着大家一起开拓市场的“领头人”,项目拿不下,他会和大家一起去拼去抢;压力山大的是,要求高、标准高,来不得半点马虎。
      “市场和销售是宝胜的生命线,做不好就是对企业不负责、是对自己不负责。”杨泽元说,尤其是宝胜这样的企业,几代人打拼出来的家底,要是做不好,就是罪人。正是这种执着,2013年,公司实现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6.3%,特别是12月全公司实现单月回笼过10亿、上海销售公司年度回笼过10亿,全面刷新了宝胜销售史上两项新纪录。如今,宝胜月订单量10亿元左右,比2011年翻了近5倍。
      在宝胜,有一个爱心基金,让很多人铁了心在此扎根
      在宝胜,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普通岗位的老员工生病,家庭遇到了困难,宝胜爱心基金会资助了20多万元。而这个爱心基金会,是集团出资1000万元成立的。
      “企业是一个家,家不温暖人就会寒心。”杨泽元说,基金会就是为了救助困难员工或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资助的个人。
      “有人曾到宝胜挖人,开出的薪酬高出好几万,但没有一个成功的。”宝胜一位技术团队负责人也曾在被挖的行列,但他给出的答案是:你能给我高薪,但给不了宝胜这样的环境。
      “私下里,大家都喊他老杨,每一次杨总来看项目,我们都说老杨来了。”在宝胜铜深加工车间,工人笑着说:杨总人好,为大家谋利,为大家解忧。“这两年,我们的工资每年都能涨一成左右。”
      “杨总是黏合剂,他来之后,把大家的心聚在了一个点上。”宝胜一位高管介绍,为了解决员工再教育问题,公司创办了宝胜商学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办学,开办“工程管理硕士班”和“工商管理硕士班”,使员工和宝胜同成长;为了倡导健康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公司除了正常生产外,新建了羽毛球馆、篮球场,组织“宝胜职工大舞台”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2012年7月,公司还投资700万元新建了一座新的员工食堂,改善了就餐条件。
凝聚人更要用好人,在宝胜,很多人都说“有能力就有舞台”。杨泽元介绍,这两年,宝胜用人的关键就是打破身份界限。“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放开舞台给所有人,谁表演得好舞台就是谁的。”正是这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下了还能上的用人机制,为宝胜未来发展铸就了一个活力四射的人才团队。
做个永不满足的企业家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发展是民生之基、民生之根。企业要做大做强,企业家是核心;企业家要追梦圆梦,创新精神是灵魂。在企业家的各种素质中,创新是最重要的内涵。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由此支撑的眼光、思路和胸襟,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层次、规模和水平。这不仅为“苹果”这样的世界级企业所证明,也为我们身边的众多企业所证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千帆竞发,唯进取者胜。市委书记谢正义曾向扬州企业家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做一个永不满足的企业家。企业家永不满足,企业就会勇于进取;企业家奋勇前行,企业就会做大做强。在杨泽元身上,就体现了永不满足的创新特质。保持这样的精神特质,“千亿集团、百年宝胜”一定会梦想成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