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陈宏伟:大道至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5
核心提示:陈宏伟:大道至简
       文:孙旭东

表面看48岁的他现在像个退休人员,“来公司就是看看,瞅瞅,转两圈,到点准时下班。”这是陈宏伟自己描述他一天的工作。很少说话,别人也不怎么跟他说话,特别是在巡视车间的时候。他的企业很平静,平静的让人不可思议。

这种平静应该都是25年以来沉淀的结果。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的经济危机让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中国经济也没能独善其身,这还是在政府当时果断采取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前提下。

那一年全球铜价从六万多跌到两万多,很多关联行业、企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行业哀鸿遍野。禹州一缆也概莫能外。虽然自信的陈宏伟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卖出一部分铜杆,但依然在当年损失超过三千万。

在被问及这次危机是不是禹州一缆25年历史上所遭遇的最大打击时,他也只是表示“这肯定是公司遇到的最大危机,但那也就是一年白干了,别的没什么”。

可能是公司实力使然,让他有这么轻松的心态面对这种挫折,也可能是他性格使然,对任何风波都能做到心如止水。要知道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很多企业主面对一天近百万的损失哭天喊地的大有人在,做到陈宏伟这种心态的实属不易,但这也只是他现在的感叹,当时他的心态谁又知道?

事物的另一面是这样的。或许也能佐证这种简单平和。

从2014年开始,他决定买十亩地,投资上千万为退休员工盖个养老院,退休员工完全免费入住。如果说千万的投资让人肃然起敬的话,他说这句话的语调可能更引人入胜——“也就千把万就建起来了”,这是有钱人的雄才大略还是他心里确实认为这一千万为员工建的养老院是非常值得的?

但他在结束有关养老院的话题时讲到“人家跟着你干了一辈子了,给建个养老院是很正常的吧”。禹州一缆很多员工为企业干了一辈子。

他的企业有员工、科级干部、副总三个级别,员工平均工资高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三分之一达到近三千元,要知道在禹州这个县级市职工的人均工资不到两千元。

整个禹州一缆500多名职工,流动性非常小,他不知道上次公司招聘是什么时间。“工资待遇不错,还有五险一金,管理人性化,员工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是陈宏伟对企业管理的回答。

他还决定为员工解决房子的问题。为此禹州一缆投资(上千万)建了公司家属院。所有禹州一缆科级以上职工分一套公司家属院的复式套房,副总以上职工分一栋独院(在禹州这个县级市,相当于别墅的标准,价值超过五十万)。

“职工自己买归自己买,但公司要有这个福利,让员工有归属感。”陈宏伟如是讲。

中国人讲“同行是冤家”,但他曾经帮助同行一夜时间挣了五百万,讲这些时他除了有些许自豪外不觉得还有什么,他认为这很正常,当然他跟这位同行现在是非常好的朋友,他说助人也是助己。

他早期的经历虽谈不上离经叛道,但当初放弃在县粮食局当公务员的“铁饭碗”工作,选择辞职下海的举动也着实非常人所为。

问及原因他只是淡淡地回答一句,“在机关工作多没意思,我身边很多人都在基层工作,但我选择经商,我觉得我选择对了。”说这句话时他露出了这次超过两个小时采访中唯一的微笑,虽然他谈不上是一位特严肃的人。

陈宏伟所指的没意思可能跟他的一次温州之行有关。

刚工作没多久,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温州批发过一批电器,挣了5000多块钱,当时他的工资只有24块钱每月,他强调了两次工资只有24块钱。

他崇尚简单快乐的管理方法,他追求稳扎稳打的经营风格。谈到许昌当地一位知名企业家于东来(许昌胖东来的老板)时他过于正式地说人家是个人物。

他说如果有十块钱应该干八块钱或者十二块钱的事,而不是去干五十块钱的活。他的企业有少许贷款,这是因为银行找上门来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他从没有正面回答笔者所提出的时下一些企业家高谈阔论的话题,比如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人才观、社会责任等等。只是在笔者一再追问关于做企业25年的收获时淡淡地讲了一句诚信二字。

他用两个为什么来反问笔者。为什么客户买的一百米的线你要少给人家一两米,为什么你承诺给消费者的服务不能兑现呢?在他看来这些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应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应该是具备的基本要求。

但这看似基本简单的要求又有多少聪明人做到了呢。

在他身上体现最多的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而这两条都需要岁月的历练和沉淀,48岁的陈宏伟应该具备了。

 

他为禹州商人代言

很难准确描述禹州人的特征,更不可能去把握这个地方企业家的特质,但如果要为禹州人定性的话,那里人所有的优点和不足几乎都能在陈宏伟身上体现。因为他太禹州了,用心、吃苦、善于思考、有相对的局限性等等。

2014年3月20日左右,在河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的一次交流会上笔者第一次见到陈宏伟,睿智、干练、讲话一针见血。走南闯北、走州过县,用他的话说最近几年也经常出国的他还是一口标准的乡土口音——他一口标准的禹州话,以至于后来同去采访他的记者不能全部听懂他说话的内容。

在交流会上他说的不是最多的,多是别人讲完他再接上一两句,而这一两句与会人员都认为很重要,很有见地,特别是在谈经营企业的问题时。

第二次见到陈宏伟是在3月底的河南省首届电子商务大会上,他全程参加,在某两位同业者讲话时他眼神专注,在烟瘾上来时会出去抽两支烟。会上他没有讲话,坐在最靠边的过道上,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某种场合的焦点——在会场外的采访区,有很多企业找到他交流,因为没带名片的缘故,他甚至为一家推销电话的销售人员写下了手机号。

第三次见面就是为了促成本文而去禹州一缆拜访他。

这次采访也是笔者几个采访邀约中最简单最顺利的一次,约访那天他直接告诉笔者除了明天有些事要处理外最近都可以。

见面之后没有客套话,也没有寒暄。在跟笔者及同事的聊天过程中很顺畅很自然。中途几次接听电话也没有表现地很“职业”而去道声抱歉。他或许认为这个时候说声抱歉是多余的。

他谈到了许昌地区(禹州是许昌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的知名企业家于东来,他认为于东来的很多理念是先进的超前的,并且非常认可敬佩。

他讲述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几年前在胖东来买了一套音响,几万块钱,听了两个月突然坏了,原本认为换货是不可能的,即使维修也会很麻烦,后来试着给胖东来售后打了电话,没想到当天下午就开车过来直接换了个新的。”陈宏伟说当时他觉得不可思议。

但于东来式的人物毕竟是少数。

当笔者提到是不是禹州的企业家都有眼界的局限性时他没有反对,而是举了好几个例子。他所提到的几家企业都是做得非常成功,并且有的已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他似乎有意无意在为禹州企业家证明着什么。

当然,他也承认禹州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品牌建设及战略眼光上确实不如南方企业家。他默认在当地人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但说这些话时他有不经意的自豪,耐人寻味,又让人捉摸不定。

 

超前和稳健 转型和坚守

他几乎没有谈任何关于管理之道和用人之学。但也不是刻意地王顾左右而言他。

禹州一缆的前身是禹州第一电缆厂,最早也是生产民用线缆的地方企业。转型缘于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原材料采购。

铜杆是生产线缆最重要的原材料,当2002年他去外省原材料生产企业蹲守半个月时间到处求人才能买到10吨铜杆后他选择自己生产铜杆。

当时不光是铜杆不好买到,质量也不是太过关。当时是卖方市场。

这次不够顺利的采购经历促使了禹州一缆战略方向的改变。在今天看来或许这次改变正是禹州一缆成就今天这番业绩的关键。

线缆生产企业的竞争和风险世人皆知。

在河南的线缆行业中一年做到超过20亿销售额的企业凤毛麟角,大家都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小作坊生产厂不计其数。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在河南某线缆生产聚集区,曾经有过这种情况,你随便推开个门里边就是生产电线电缆的。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厂,大家比拼的就是谁的价格更低,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河南线缆行业的名声受到严重损害,随而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陈宏伟决定改变企业的战略重点,适应市场需求,顺势而为将企业重点业务放在铜杆这一线缆生产中原材料所占比重最大的产品上。

陈宏伟说能够根据市场变化适度超前地调整公司发展方向,是一个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如果说就此判断他是个相对激进的人的话,将大错特错。

到今天为止,陈宏伟一直坚守线缆原材料的主业,从未涉及其他行业,并且他的企业如果不是碍于情面也不会有一分钱的贷款。

“在经营企业上我个人认为,有十块钱的资本可以干八块或十二块的事,但绝不可干五十块钱的事。”这是陈宏伟讲的为数不多的关于经营理念的东西。

他还举例曾经红极一时的河南著名企业亚细亚。亚细亚之所以最终破产主要原因就是扩张太快,导致资金链断裂。

关于用人之道,他用一句话表述。

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皆可用之人。这个主要看每个人的能力大小。

他推崇的河南企业是郑州市第三电缆有限公司。作为河南最大的一家民用线生产企业,企业经营稳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质被业内人士所称道。

陈宏伟说把一切事情简单化处理往往能提高效率,做企业和做人也同样,简单一点,专注一点,就能离成功更近一点。

 

怎一个“诚信”了得

在笔者问到禹州一缆的成功经验时,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平淡地讲了两个字——诚信。

他说在禹州一缆在产品的标准执行上,在产品的计量单位上从来没有过弄虚作假。

在采访现场他说禹州一缆所生产的产品出现任何质量问题24小时退货,在笔者追问“可以做到吗”时他的回答是“肯定可以做到”。并且他强调我们的民用线绝不会出现数量不够的情况。说这两句话时是他唯一提高声调的时候。

有一个事实是这样的,许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个检测站就设在禹州一缆。一个企业的检测水平能被政府机构采纳,这或许是陈宏伟如此自信的原因。

“别人买一百米的线,你为什么要给人家少两米,别人买一百斤的东西你为什么要给别人少几斤,禹州一缆的所有产品都是执行缺一补十的政策。”他用两个为什么去回答记者关于市场上一些商家的小聪明。

“凡是答应过客户的话,不管有任何困难不讲任何理由,必须做到”,或许是由于2002年那次买铜杆的经历,他要求禹州一缆凡是答应客户的承诺,一定不折不扣地做到。

这一点从这次采访的时间安排当中也得以体现。

在笔者的从业生涯中遇到采访对象因为各种原因而更改采访时间的事情非常普遍,但跟陈宏伟的这次采访邀约却是准时开始的。

他认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而诚信就是德的体现。在禹州一缆凡事诚信第一,价格第二。

“决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去换取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是陈宏伟的底限。

他似乎在传达一种理念——做企业很难,难就难在做不到诚信二字上。知易行难,这二字看似简单,能够坚守却是难上加难。

 

记者手记:

到现在为止我都很难准确地描述对陈宏伟的印象。

经营企业25年,发展至今企业在行业内的规模数一数二。名利双收。

弃政从商,对主业的坚守,对诚信的近乎宗教般的恪守规矩。讲这些他几乎都没有过任何语气和表情的变化。

人们似乎很难进入他的内心,他让人感觉真诚又有些许距离,这种距离不是学识和熟悉程度的原因,更像是一种先天的东西,也或许是多少年经商沉淀的气场所致。他从没有谈过自己遇到过什么困难,但他在想问题时却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他48岁,是企业家干事业的黄金年龄,但他却说“没有动力,现在工作很清闲”。以退休爱玩著称的著名企业家史玉柱对外就坚称自己是退休人士,但他的企业却发展得风风火火。

他在巡视生产车间的时候比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明显精神状态不一样。或许实干家更适合他。

他的思路活跃,但又保守。公司发展越大他越保守。精明干练,洞息世事,却满怀真诚。

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那个群体的人们。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