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亟待提速 须深化国际合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1  来源:中证网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快速增长,传统电网的弊端日渐显现,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专家认为,我国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快速增长,传统电网的弊端日渐显现,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专家认为,我国应做好分布式能源建设与储能技术研发等配套工作,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难题。在加强自在技术研发突破的同时,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借鉴先进经验,深化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推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
      -可再生能源并网亟需智能电网建设提速
      智能电网,又被称为电网“高速公路”,是当今国际最前沿的新能源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数量的快速增长,这对传统电网提出了挑战,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亟需加速。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来小康在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智能电网大会时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波动性较大,而我国现有的电网设施利用率较低,调控峰谷差的能力较弱。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断增加,要求我国的电网建设不能再继续走原来的老路,因此我国应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以应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
      来小康介绍,以风电为例,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处于世界首位,大规模风电集中开发对现有电网的负荷造成了压力。近年来不少地区出现脱网事故,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限风”“弃风”的措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证明我国局部地区的弃风限电问题日趋严重。2011年度,全国风电弃风限电总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大幅减少,个别省(区)的利用小时数已经下降到1600小时左右,严重影响了风电场运行的经济性,风电并网运行和消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说:“并网问题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不要等各地过剩了才着急。”
      据了解,除了风电之外,太阳能发电同样也存在着并网难题。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
      可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对太阳能发电并网的研究与检测相对不足,如果电网技术不加强,很可能影响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并网的进度,进而可能影响到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
      国家电网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虽然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积极进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输电线路建设,并着手解决太阳能发电接入电网后的安全稳定运行、调峰调频、调度决策等关键问题,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集中上网。
      -分布式能源建设、储能技术研发为重要配套
      针对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难题,专家提出分布式能源建设和储能技术的研发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配套措施,可以大大减轻电网的负荷压力。
      以风电为例,吉林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办公室副主任冯利民表示,吉林省风电资源丰富,但风力发电几乎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利用起来难度较大。大规模风电并网会给电网频率调整带来困难,甚至可能恶化局部电网电压水平。从分布式能源入手是解决风电大规模并网的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口。
      冯利民介绍,风场建设时采取分散建设,再将风电分散接入电网,可以提高电网的接纳能力。同时,与集中式接入相比,也可以减低电网负荷的压力。特别在农村地区,农村电网建设相对薄弱,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半径过长,末端供电能力会受到较大影响。风电分散接入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电网的低电压问题。
      在太阳能发电的分布式能源建设已被提上议程。根据《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重点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结合智能电网技术,“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设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这样做一是电力就地消纳,电量可得到充分利用;二是不用远距离送电,节省大量投资并减少输电损耗;三是电源分散,接入系统电压等级较低。
      除了建设分布式能源之外,储能技术研发也是配合智能电网建设,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难题的有效措施。
      “储能技术最迫切的应用就在于风电。”电科院专家来小康表示,大规模风电开发带来的脱网、弃风问题让国家出了新规定:弃风率超过20%,当地就不能再新建风电项目。倘若通过储能技术,把风电的传输从功率传输变为时间传输,这样可以平滑风电不稳定对电力的波动。
      但来小康认为,储能技术是全世界都在攻坚的难题,储能技术的容量、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突破。目前,国家电网在河北省张北投资建设了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站、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证明了一体化工程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的可行性,但由于电池成本高,这个项目还难以做到收支平衡。
      据介绍,该项目收支平衡点需要做到电池循环使用5000次,且每千瓦时发电成本1500元。而行业内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我国目前电池技术成本要比这个平衡点高出至少一倍。
      --国际合作大势所趋
      目前,智能电网已成为全球争相研发的热点。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国情、经济发展特点不同,智能电网建设也有着各自的特色。这也有助于国际间合作与互补。
      美国是智能电网概念最早的提出者,也是发展智能电网最早的实践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美国能源部驻华办公室主任Matin J.Schoenbauer在上海出席第四届中国智能电网大会时表示希望中美企业在智能电网产业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中美两国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有较好的互补性。”Matin表示,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在输送方面比较有优势。而美国智能电网建设在配送和用户应用推广等方面经验技术较充分。能够针对终端用户消费特点,综合考虑需求、供应平衡等提供较好的服务方案。目前美国一家企业已经在天津建设了智能电网能源辅助项目,可以降低电力损耗,提高能效。
      中美合资企业、安徽美能储能系统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储能技术方面,美国和日本有较明显的优势。该公司运用美国ZBB公司第三代智能电力储存与控制技术,研发的产品储能范围从50千瓦时至5000千瓦时及以上。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奖利表示,不同国家在智能电网建设领域的侧重点不同,存在较好的互补性。以美国为例,美国在智能电网基础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中美国的传感器技术就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关键技术,这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欧洲智能电网建设开展的时间比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尤其是在分布式能源领域、风力发电并网的技术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丹麦已成为欧洲智能电网最大的研发基地。”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丹麦科技创业中心清洁技术项目经理林娜介绍,欧洲智能电网方面大约22%的研发成果都在丹麦产生。在丹麦广泛分布着小型的分布式能源,有很多热电联产企业,智能电网应用广泛。在风电并网方面也有着较成熟的技术。
      丹麦投资促进局投资经理杨昕睿表示,丹麦风电发电成本已经可以和传统能源发电成本持平,风电企业可以实现较好的盈利。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在丹麦投资设立风场,设研发中心,希望中国企业和丹麦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和智能电网方面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