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杨泽元:千亿集团的追梦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6  来源:苏商网
核心提示:他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挑起发展的重担,并提出千亿集团,百年宝胜的宏伟战略规划;他身先士卒,奔赴全国各地开拓市场,
      他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挑起发展的重担,并提出“千亿集团,百年宝胜”的宏伟战略规划;他身先士卒,奔赴全国各地开拓市场,带领企业穿越经济危机的阵阵“寒流”,向“千亿”迈进;他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平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百年”谋人,这就是宝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泽元!
      如果把企业发展看成一场竞技比赛,那么,只有那些勇于拓展,不断创新者才能胜出。宝胜集团前董事长夏礼诚,带着宝胜人筚路蓝缕,突出重围,使宝胜实现了百亿梦想,走到了国内市场的前列。今天,宝胜集团的新掌门杨泽元正通过持续创新,打造千亿宝胜,让宝胜电缆通向全球,照亮世界。
      2012年4月,总投资50亿元,占地1500亩的宝胜电缆科技城破土动工。瞄准国际竞争对手、开展前瞻研发、接长产业链条,杨泽元的追梦之旅完美起航。
      经历+经验,给宝胜带来新希望
      创建于1985年的宝胜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领军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并先后成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和江苏省23家重点培养企业。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能源、电力、交通等快速发展,线缆企业如同雨后春笋大量涌现,造成产能盲目扩大,同质化竞争严重。对于宝胜而言,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拓宽企业发展之路。 而此时,63岁的原董事长夏礼诚已早过了退休年龄。
      2011年 7月19日下午,宝应县委召开宝胜集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会议,宣布关于宝胜集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夏礼诚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宝胜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泽元任宝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
      1965年出生的杨泽元,额头留有一道因长年思索而留下的深褶,眼光的深邃,让人一看便知其是位睿智的领导者。1998年到2001年,他担任宝应县韦镇乡乡长、县经贸局副局长。此后,他又被提拔为宝应县机电工业公司经理、县招商局局长、县中小企业局局长、县经贸局局长(经信委主任),连续任职十年。
      负责工业的领导不一定能搞好一个企业,没有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技巧光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 除了宏观上有主抓企业的经历,宝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更看重杨泽元的是他微观上管理企业的经验——他曾做过一家乡镇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财务、市场等都了如指掌。
那是 1995年,杨泽元担任宝应县广洋湖镇党委副书记时,做过扬州兴洋管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扬州石化管件厂厂长。他接手扬州兴洋时,企业还只有几百万元的销售额。在他的带领下,两年后,企业销售额达4800万元,净资产总额达630万元之多,企业拍卖时,除去安置职工花去净资产300万元,还有300多万的净资产。
      1997年年底,杨泽元以780万元的高价将扬州兴洋产权拍卖转让。比起那些贴本卖集体企业的诸多案例,扬州兴洋的高价转让,一时在扬州地区乃至全省引起了不小轰动。
      2011年杨泽元接受宝应县委、县政府的指派,来到了宝胜。他在就职时说:“这次能够到这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工作,与宝胜人一道踏上新征程,倍感压力增大、责任重大,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宝胜人的支持下,紧紧依靠宝胜人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以宝胜人的闯劲、干劲、拼劲,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尽责尽力,推动宝胜发展,成就‘百年宝胜’,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宝胜员工的期望。”
      对于宝胜前任董事长夏礼诚,杨泽元心存敬意与感恩。他告诉记者,夏礼诚董事长治企严谨、经验丰富,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宝胜才有了今天的辉煌,这也为他掌舵宝胜,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了夏总的百亿基础,才有我今天的千亿目标!”
      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未来再谱新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杨泽元眺望到了更高远的山峰。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全国各项工作都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杨泽元敏锐地觉察到,这也是宝胜抢抓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起步之年,是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2012年度职工大会上,杨泽元提出发展思路:围绕打造国内电线电缆龙头企业这一目标,突出创新引领、突出提速增效、突出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市场结构、产品特色、营运水平“三大提升”,为实现“千亿集团、百年宝胜”企业战略愿景做好准备。
      宝胜选择杨泽元,事业在传承,梦想在超越。   
      关爱员工+学习不止,构建了宝胜纯朴的企业文化
      在参观宝胜的电缆城时,记者看到,一辆辆叉车、运货车来来往往,有序地穿行在厂房与仓库之间;车间里的工人在庞大的机器面前,埋头记录数据,检测产品质量;搬运工人抬头看见记者,阳光打在他们微笑的脸庞上……
      在车间,当我们和员工交流对新任领导有什么感觉时,宝胜员工很自豪地说:杨董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工作环境,更加关心我们自我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对于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而是员工。一个企业能否有生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员工。”杨泽元对记者说。
      2011年年底,杨泽元在对职工生活进行考察时看到,职工食堂因常年使用,没有随着宝胜人员的增多而扩大,显得小且阴暗潮湿。他马上吩咐相关人员,重建职工食堂。
      “员工为宝胜流汗付出不容易,一定得让他们都吃上舒心饭。”杨泽元说。
      目前,新的职工食堂已在建设中,预计到今年年底,职工就可以坐在宽敞舒适的食堂里就餐。
      “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看清自己身处的危机,修炼成职场中的英才。本书不仅是一面只会照出职场从业人员毛病缺点的镜子,而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去开启那扇曾经紧闭的职业生涯成功之门;或者说是一根绳索,帮助你从员工危机的泥潭中脱身而出。”这是2012年宝胜员工读书计划书目里,对《员工危机》这本书的推荐语。
      如今,每月向职工推荐一本书,每季度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已是宝胜员工的必修课,这也是杨泽元掌舵宝胜后对员工特别提出的要求。
      学无止境,杨泽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把这种理念用到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中去。
      这些企业家的精神内核,也演化为杨泽元的“四有一心”为核心的宝胜文化,即市场有为、团结有力、创新有效、和谐有情、责任有心。此外,宝胜还形成了责任文化、危机文化、结果文化、勤奋文化。责任文化,要求全体员工忠诚宝胜,奉献宝胜,把宝胜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危机文化,就是企业管理者要始终是一个“惶者”,时时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居安思危,危中奋进;结果文化,就是以价值创造评价人、使用人、激励人;勤奋文化,就是踏实干事,一步一个脚印为企业发展贡献心智和力量。
      把这些文化理念,融入到修订的《宝胜文化纲领》、《员工行为规范》和《宝胜文化内部读本》里,宝胜新的文化理念系统和行为规范系统搭建成功,并营造出了浓烈的文化氛围。
      百年宝胜,重在谋人。杨泽元用大爱之心,赢得员工的尊重与敬意,又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
      身先士卒+全员参与,使宝胜逆势上扬
      “杨董事长每个月只有差不多5天的时间在宝胜集团办公,其他时间都亲自出马到北京跑批文,做业务。现在市场大环境不太好,同业竞争太激烈,杨董事长在这时候上任,压力肯定很大,他几乎没时间陪家人,我们看着都心疼。为了拿下核电缆生产许可证,杨董亲自北上,住在北京天天向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汇报宝胜现状,宣传宝胜前景,展示宝胜实力,一次次被拒绝,又一次次不断完善资料,真诚与综合实力的组合展现,终于得到部委领导的肯定,终于为宝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宝胜集团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时,神情激动!
      杨泽元说,领导的智慧是有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宝胜是全体员工的宝胜,我们应该让员工参与宝胜的发展,员工亲自参与了,他才能拥有荣誉感和耻辱感。这样员工才能真心发展宝胜。带着这样的思路,一场“我为宝胜发展献计策”的全员行动开始了。
      “让所有员工参与宝胜发展,让我感到企业是我们自己的,自己的企业自己爱。”提到此项活动,宝胜的一位质检员跟记者说。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集团就收到了各类建议信件、邮件300多封,建议665条,内容涵盖了抓订单、促回笼、降成本、上新品、引人才、调结构、树品牌、强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杨泽元从建立“简便、易行、实用”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对各项制度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
      与此同时,杨泽元开展“管理漏洞排查整改提升计划”和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提高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能力”等活动,通过全方位绩效管理,目标责任管理以及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并由此形成了《宝胜制度汇编》,使企业制度化更加完善。
      今年5月份,在江苏省管理创新企业评比中,宝胜集团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电缆企业荣获示范企业称号。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力实施ERP贯通和MES、CAPP、HR系统,公司管理效率显著提升。2011年,宝胜荣获了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
      乔布斯的创新+任正非的管理,是杨泽元不断进取的榜样
      “夏董很儒雅,杨董有创新,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当记者问及一名员工如何评价两位董事长的时候,他如是说。
      创新是杨泽元的特色,也是他的强项。杨泽元最欣赏的两位企业家分别是乔布斯和任正非。他说,企业家要学习乔布斯永不停止的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改变世界;学习任正非低调和综合性的管理,使企业稳步前进。
      2012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国内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线缆行业的招标量下降了29%。
      然而, 杨泽元的创新三部曲,使宝胜离千亿目标又更近一步。
      首先是人才创新,夯实企业智力根基。他认为,“人才强,则企业强”,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为企业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营造鼓励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政策制度,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所在。一是要构建宝胜人才梯队。公司先后与哈理工、西交大、上缆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3所等10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办学和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培养了一批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宝胜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已占职工总数45%以上,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近350人,技工800多人。二是要畅通员工成长通道。在行业内率先启动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成长通道。三是要活化用人机制。对全体管理岗位实行年度聘用制,全面推行绩效考核体系,量化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热情。
      第二是营销创新,提升企业市场份额。他提出“专家营销”的新概念,逐步建立了一支销售工程师队伍,对重大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为客户提供保姆式全天候服务。同时,不断优化市场和产品结构,在继续做大传统工程电缆市场的同时,狠抓主体市场和战略客户的开发,重点突破电力、能源、通讯、核电、军工电缆市场,主体市场销售贡献率持续上升,奠定了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基础。在国际贸易方面,通过在香港设立分公司,放大宝胜的品牌质量优势,先后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了103.5%。通过营销机制的创新,宝胜的市场形象、反应速度明显提高,在一批国家重点形象工程和重大项目上取得了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奥运鸟巢、世博工程、亚运工程、首都机场、国家大剧院、青藏铁路、央视新大楼、长江隧桥、虹桥枢纽、上海电力、中冶赛迪等国内外重大项目工程。
      第三是科技创新,筑高企业发展平台。他强调,在科技领域要大胆创新,包容失败,持续突破。近年来,宝胜坚持不懈地走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企业的路子,在注重引进和消化别人先进技术的同时,特别注重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先后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另一方面,研发出一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形成了宝胜自有的核心制造技术。截至目前,企业共有90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42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品,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2项,参与起草、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70项,取得300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体系、ISO10012计量体系等相继通过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为企业参与市场重大项目,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必备条件。
      2012年2月8日,扬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杨泽元2011年度工业“明星企业家”称号。“明星企业家”,他实至名归!
      2012年8月26日,第九届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杨泽元荣获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奖,他当之无愧!
梦是飞翔的翅膀,因为有梦,人类才能在蓝天自由翱翔;因为有梦,有限的生命才变得多姿多彩。
杨泽元,千亿集团的追梦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