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力报》能源周刊报道 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的风电将在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业界期盼已久的促进风电发展的新政或将出台。“国家能源局制定的《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已上报至国务院待批。”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10月16日在201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利用两至三年时间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弃风限电问题。
弃风限电仍是行业发展掣肘
“中国风电装机居世界第一,预计到今年底,全国风电的装机容量将超过7500万千瓦,发电量将达到1400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在此次风能大会上表示,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电力系统运行规则和管理体制已与当前风电的发展不适应,“各类电源的规划缺乏统筹的衔接,风电并网运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弃风限电成为当前风电行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制约了中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势头。除了电源规划和并网技术有待完善之外,王骏表示,目前,用风电替代燃煤发电的概念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共识,还需要突出新能源优先发展的观念。
本次风能大会上发布的《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自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年市场冠军以来,在2012年又将全球第一的位置让与美国。但是,中国风电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并将从2013年起恢复全球第一的位置。2012年中国风电发展增速放缓,很大原因是由于“弃风限电”更加严重,达200亿千瓦时以上。这不仅使风电开发商投资收益大打折扣,也已经影响到投资商向风电领域的进一步投资。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或将出台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由于风电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也在增加。确保风电设备质量是风电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王骏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完善相关政策,促进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将积极推进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改革,争取实现风电优先上网,加强河北、吉林、甘肃等风电限电严重地区的问题研究和运行监管,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争取出台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弃风限电问题。”此外,国家能源局还将完善风电开发管理体系,加强风电产业规划引导,确保风电平稳有序增长。据了解,近年来,低风速风机的技术发展迅速,使得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低风速风场开发形成可观的规模,造就了行业新的增长点。
“我们还将加强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对风电开发建设规模和设备质量的实时监测,发布信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王骏说。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为解决弃风问题采取了一些积极实践,而这些新思路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普遍认可。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接受 《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风电要和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优势互补,过去我们有不少好的经验,比如冬季电能和热能的转化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表示,风电项目应开拓一些灵活的用电负荷。“现在已经做了很多的试点,比如风电供热。我们希望在电力管理方面,不仅要管发电,而且要管负荷,对大的用户要有科学的管理。”
企业间应避免恶性竞争
史立山指出,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非常规范的管理体系。因此实现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责任目标,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
“我们要加强产业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产业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建设,加强检测和监督体系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目前风电的产业规模已经形成,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各个方面,都需要制定一些行业自律的标准,要培育我们的企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发挥好行业自律的作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扶持政策的推动之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550万千瓦,较上年同期实现小幅回升,很多风电企业实现赢利,市场逐步走向回暖。史立山的观点也得到了风电企业的认同。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在风能大会的展会现场接受 《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风电市场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他希望企业间不要搞恶性竞争,不要打价格战。“如果因为风电设备短期的低价格,忽视了质量,后期的维护成本将会非常高。它的投资收益需20~25年才能收回。如果追求短期利益,很可能破坏投资者长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