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今天上午召开的中国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上表示,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初见成效,实行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倒逼"机制、电线电缆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使得产品质量提升机制得以逐步建立、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市场竞争环境逐步优化。
此外,魏传忠坦言,国内电线电缆行业还面临着产业发展不够成熟、集中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压力,而根本原因在于一些企业质量诚信缺失,一味追求低价低质竞争,故意偷工减料,蓄意逃避监管,以牺牲质量"谋求"市场逐利。
对此,魏传忠指出,以质取胜是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一定要在进一步提升企业自律水平、在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在进一步完善质量提升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同志们!今天,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机械工业联合会、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经济日报社在安徽芜湖共同举办中国首届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并召开全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大会是我国电线电缆界的一次盛会,众多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生产经营企业、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充分表明了全社会对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以质量提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这次大会既是全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们加强质量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所做的具体努力,必将对提升我国电线电缆质量水平,促进电线电缆行业健康发展产生深远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以及为召开本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有关方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刚才,工业和信息化部学山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质检总局发布了电线电缆产品质量联动抽查结果。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初见成效
电线电缆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了加强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综合整治,促进电线电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实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逐步落实。质检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贯彻落实《关于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着力建立促进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倒逼”机制,坚持正向牵引和反向挤压相结合,不断优化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电线电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质检总局在电线电缆行业全面实施了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度,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将电线电缆企业分为AA、A、B、C等4个类别,并分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在本次博览会期间,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质量诚信领跑者形象的优秀企业、优良品牌和优质产品。电力企业联合会推动电力电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搭建了电力企业与诚信供应企业的交流平台。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电线电缆产品列入工业品牌培育计划。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网供货企业开展资质审核,发布供应企业资质标准,实现了产品许可、质量认证、检测报告与供货资质的信息共享和动态跟踪。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等主要用户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发布了供应企业不良行为处理细则,对存在质量失信问题的供应企业,采取暂停授标、限制授标、通报整改等措施,从招标使用环节最大限度地挤压了不良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产品质量提升机制逐步建立。在两年来的质量提升工作实践中,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一套以政策牵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使用管理、行业自律和宣传引导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生产许可、强化产业约束、实施驻厂监管、加大用户抽查等制度手段,有力地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质检总局充分发挥生产许可证的作用,严格执行电线电缆限制性产业政策,严格控制生产企业过快增长。对江苏、安徽、浙江、河北、山东等主要产区生产许可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生产许可期满擅自扩大产能、降低生产条件或使用落后工艺装备的责令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坚决不予换发生产许可证。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大对电线电缆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垄断调查,积极引导行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会同电器工业协会推动实施《电线电缆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加快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逐步加大。质检总局在2011年开展电线电缆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又组织全系统开展了电线电缆 “三查三打”专项行动。“三查”是指产品质量联动抽查、企业生产条件检查和无证生产清查。 “三打”是指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使用无证产品违法行为,打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违法行为,打击各种规避质量监管的违法行为。截至目前,质检系统共对10省(区、市)1255家企业生产的1762批次电线电缆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合格产品1554批次,不合格产品208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2%。对1610家企业开展了生产条件检查,发现不能持续保持发证条件、违法使用原辅材料等问题的企业 47家,下达整改通知书84份。清查无证生产、获证企业生产无证产品23家,责令6家企业停产整顿。暂停3C证书1940张,撤销证书359张,注销证书80张。截止10月底,质检部门在电线电缆执法检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