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贺明志:在路上,再出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5
核心提示:贺明志:在路上,再出发
       文:张钰浩 孙旭东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篇文章的主角,那就是:平静。

从外表来看,他很瘦,没有肚腩,从他身上也完全看不出来领导的派头。

他时常带着恬淡的笑容,与人谈话亲切而温和。言语不多,他身边的同事没有和他有过很多的交谈,但绝大多数人对他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好。

从没有人看到过他厉声呵斥谁,也没有人见过他整天着急忙碌地指挥工作。他身边的一位同事说,“他是我见过的老板当中唯一一位从没发过发脾气的人,很多事情他都是让你去悟”。 

他是河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副会长,业内人士一提到“贺主任”这三个字,就对他油然升起一种敬意。他是河南电缆行业的权威人物。

他专业能力很强,组织研发50余种电线电缆检测设备,具备高级工程师的证书,并获得10项专利。

他力主协会不对会员收取任何名义的会费,到现在为止河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从没收过会员单位一分钱的会费。

他是一个专注而真诚的人,他这种专注更多地体现在他为行业发展所做的事情上。你也许听不到他宣传造势的声音,但你可以看到他辛勤耕耘的身影。

从协会成立至今,他一直在探索线缆行业发展的路子,这也是他潜心要做的事。

工作10个小时是他每天的生活状态,而他依然感觉时间过得很紧张。

他不严厉,但是很严谨,对细节的关注让很多人都自愧不如。

 

受人尊重不是因为领导头衔

“贺主任”这个称呼不知从何时开始叫起,作为河南电线电缆协会的副会长,但从未有听有人称呼他“贺会长”,“贺主任”已成为对他约定俗称的称呼。而如今,让很多人对他心生敬意的是他在协会做的事情。

他是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电气检验中心主任,是电线电缆业内的专家。全国80%以上的电线电缆检验机构、科研单位、规模以上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在用他组织研发的检测、试验、制样设备。

他是一个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贡献社会的人,更是一个能够脚踏实地带领行业前行的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在全国排名靠前的河南线缆行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许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现象却没有人能够挑起引领行业转变再次发展的重担,他揽下这一切并着手去做了,一直以来,他都在探索线缆行业发展的路子,勤勤恳恳。

不善言辞,也从不浓墨重彩地描绘未来发展的蓝图。他说线缆行业面临转型问题,但是他没有把这一观点停留在论坛上、报纸上,他更多的是将这转化为行动。提倡电商模式,他让协会引导线缆企业去做;提倡线缆企业老板转变思维,他让协会给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他相信语言的力量,也更相信行动创造的价值。

做事,不光要做,而且要做好,他就是这样要求的。他从不对任何人说,你什么事情没有做好,而他却用他细致入微的发现和提醒,让人知道事情该做成什么样子。

他神情温和,亲切而爱笑。所谓相由心生,生活中他确实是真诚地关心身边的人。

他在这个行业受人尊重,而且很多人称呼他“贺主任”时都感受不到那种官场上的敷衍,而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曾有人说,一个当地企业家从建厂到现在,八年时间一直邀请他去做一下指导,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这让那位老板“不太高兴”。但知道实情的人都明白,这是他的行事风格——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所有线缆企业都在做着些什么。

有时候的他,看起来很疲惫;有时候的他,看起来也很平常。但是,每天的他有很多人看不到的紧张,他说他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看不到,因为他始终如一的都是一种平静与温和。

 

在其位,谋其职,做成事

2007年,河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成立,他是协会副会长。

这个协会的成立,更多地是源于线缆企业的需求。成立一个协会绝不是为了打造一个空壳,谋求一个虚名,它是要真正发挥作用的,要真正为它所代表的行业服务的。而这个重任,更多地是落在了贺主任的肩上。他很瘦弱,没有领导的派头,也从不把自己当成领导,别人把他当成领路人,而他把自己当成耕耘者,重任在肩,他没有想过放下,而是弯着腰也要想着如何一步步往前迈进。

肩上有担子,既然要走,那脚步必然踩得实。从协会成立至今,这个协会不但真正为行业发展做出了实事,成果也逐步凸显。

他说,“河南电线电缆行业规模比较大,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来看在全国排的排名都是前四位。2007年之前河南电缆企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后来被安徽、河北的线缆行业超越。而导致这现象的一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农民企业家管理理念受局限,企业之间没有来往,先进的经验不外传”。

因此,协会成立后,主要工作就是带领这些老板、厂长、经理们去各个企业观摩学习。首先是到河南内的企业进行交流,由企业介绍各自好的做法,并且每个到场的老板都要给这个企业挑毛病。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成功经验,共同提高。然后,又带领他们走出去,到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如江苏远东电缆厂、安徽绿宝去参观学习,了解人家的企业规模、经营理念。

学习别人的经验之后,河南很多企业开始考虑重新投资建厂,购买土地,落地生根,积累财富,建立现代化企业,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可以说,现在河南前十强的线缆企业基本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升级换代的,如一方、华泰、人民,金水、科信、金滔等。

贺主任说,“河南线缆企业家思想观念也需要扭转,而要想全行业整体得到提升,必须让更多的企业家思想得到认同。”因此,协会每年都会主持召开电线电缆高层论坛。这样,也给老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企业间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知道,共同为行业的发展想想解决办法,探寻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路径。

协会自成立就始终坚持竭力为行业服务的态度,为行业发展做实事。为缓解中小电线电缆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协会在2011年牵头成立了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基金。贺主任说,“成立行业发展基金,可通过基金托管银行的合作,融资到数倍于发展基金的贷款资金,用于行业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中去。”行业成立发展基金,这在全省还是第一家,并且也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另外,为了让更多的线缆企业家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倾听行业的声音。协会还创办了自己的内部刊物《河南线缆报》,而贺主任就是这一报纸编委会的主任。只要是协会能够做到的,只要是行业需求的,他都竭力去做,协会就是为行业服务的,而他也是为行业发展去真正做事的。

他力主协会不收会员会费,而他也是这样做的,到现在为止河南省线缆行业协会从没收过会员单位一分钱的会费。他说,“河南线缆企业现在还比较弱,而且企业都是埋头做自己的事,很少抬头看路,希望能够通过举办一些活动让企业间进行交流,让其逐步转变发展思想,不断把企业做大,这也是很多企业急需做的。而协会也应该为行业的发展尽些义务,所以,待其都发展壮大了再收会费也不迟。”

为了搞好传帮带,协会每次召开行业大会,都由一家行业骨干企业承办,管吃、管住、管学习,参会企业不出一分钱;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便于整个行业的提高和发展。

 

探寻与开创,再出发一样坚定

全国线缆企业有6000多家,大部分不上规模。在贺主任看来,其实全国有1000家就足够。通过兼并重组、企业之间进行整合,企业虽然变少了,但是企业规模扩大了,这样就更能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企业利润也能不断提高。

河南家庭作坊式的线缆企业居多,这些企业规模小、管理理念落后、技术设备陈旧、专业人才缺乏,因而必然不具备和大企业开展竞争的能力。线缆企业获取利润更多地是通过降低采购成本,大企业规模大需要的原材料量也大,因而采购同样的材料,大企业相对小作坊会更加质优价廉。所以,更多的小企业想获取利润会降低标准来降低价格参与竞争,而这也是市场上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的根源。

线缆企业想要开展一种良性竞争、良性发展,扩大企业规模也就成了前提。因此,观念的转变也必须从接受兼并重组做起。贺主任提到过一个词“抱团取暖”。

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跟线缆企业老板一起探索未来发展的路子。今天,他又同样用行动去践行他的想法。

在他的鼓励倡导下,在协会的支持推进下,立足河南、致力于线缆企业发展转型的电商平台——国家电缆网也在积极发展并不断发挥作用。他说,“电商平台对线缆行业未来的发展将提供很大的支持。第一,可以帮助电缆企业降低销售成本;第二,提高产品销售量;第三,为线缆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四,统一接收大订单,分配给各个企业,提升利润。”移动电商是线缆行业发展的又一机遇,他同样支持线缆企业能够及时把握,借此机会实现新的发展。

最近,在与电商同时推进的还有一个纸媒平台——《中国线缆经理人》。他说,“协会力主办这个杂志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杂志为线缆企业提供一个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第一步,通过介绍线缆行业的企业家,梳理总结其办企业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让其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以后的发展道路。第二步,通过这一媒体让线缆企业能够展示自己的风貌,同时了解其他企业的发展状态、发展模式。”

这些是他眼下着力要做的事情,问及他最想做的事,他说,“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能够为企业、为整个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探寻一个发展模式,因为现在线缆企业已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很多企业都还比较迷茫。”是的,企业成功的转型模式和新的发展路径都是他要去探寻的。

谈及发展思路方面,他说,他也不是很明确,也一直在摸索,目前就是先通过电商平台、杂志平台来进行酝酿,并和电缆企业家们一起交流、探讨,共同去探寻合适的发展路径。他说话时的态度始终是那么平静,看不到他的忧虑、看不到他的压力,但是能看到的是他眼睛里透出的坚持。

每天的他依然很紧张,他没有对未来规划一个宏伟的蓝图,但他却始终在思考,行走在路上。目标总在前方,他将现在处的位置变成新的起点——再出发。

 

 

记者手记:

采访期间,坐在记者对面的他,神情和蔼、眼睛里带着微笑,娓娓的讲述如一首轻音乐——温暖而舒缓。

他一直都是认真诚恳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倾听时的专注,交谈时的耐心,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心生敬意。谈及专业问题,他总能用简单生动的方式去解释,帮助记者轻松理解,有时候会不经意地怀疑对面的他是领导还是师长。

他是专家,却没有他那个年代的人身上所带有的一种学究气——固执、刻板,他保持的是学者严谨与专注的气质。

他头上的丝丝白发已经不能让人再说他还年轻,低调而谦逊的他也不会表现出年轻人的意气风发,但从他身上却能发现一种年轻人才有的明朗、澄澈。

我不知如何解释,或许真的是在路上才不会错过风景,想出发才是真年轻。

 

 
关键词: 贺明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