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上半年光伏电站累计装机量为3.5GW,其中分布式为0.5GW,而国家能源局规划的2014年光伏装机目标为14GW。进展缓慢的背后隐藏着产业收益不明晰、光伏电站质量难保的巨大风险,这也是鲜有保险公司参与光伏行业的原因之一。
引入保险机制来规范市场是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增加融资渠道的好策略。但是很多大型保险公司都没有推出涉及光伏行业的保险。正是因为光伏行业的收益不明晰、质量不可保证等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承保的风险比较大。
2014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将达到10-12GW,占到全球1/4。众机构预测,下半年光伏电站将迎来抢装潮,然而抢装出来的质量显而易见是不可保证的。
目前,已建成光伏电站质量出现的大规模问题格外引人关注,其中包括大型地面电站的组件背板开裂、涂层减薄,背板燃烧等问题。
由于光伏产业的特殊性,其光伏组件产品在销售后需要为期产品提供长期的质量保证。往往需要光伏企业对产品提供长达25年的质量保证期限。提供25年的质量保证期限对我国快速成长起来的光伏企业来说是一种考验。
此外,光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处于室外环境,面临的风险复杂,加上其质量保证期限较长,所面临的因产品质量导致的对购买方或使用方的赔偿责任风险难以估计。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机制,对于光伏产业的兴衰具有重要作用。每个行业都有阵痛期,国内光伏电站只有在运营效率上提升,专注质量而不是成本,才能保障电站25年的生命,才能吸引保险进场,让行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