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分布式光伏应用项目,屋顶资源难协调,电费回收难,贷款融资难,质量保证难这4大“拦路虎”使得业主、投资者纷纷对此持观望态度。这让国家能源局确定的8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也处于尴尬境地。
今年以来,各地光伏指标落地情况并不理想,大多数项目还没开工建设。一方面电网接入审查难;另一方面项目投资收益不明确,企业建设投资热情不高。
基于这样严峻的形势,国家能源局选择在“红色阵地”嘉兴召开分布式光伏现场应用推广会,讨论研究促进光伏发展方案。原计划100人的会议,最终有500人参加。足见,能源企业、投资者、政府部门对分布式光伏的追捧。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嘉兴会议上透露,能源局即将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对光伏政策进行细化和调整。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项目备案时,既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也可选择“全额上网”。
这意味着,分布式光伏不再以是否“自发自用”为标准,只要是集中、分散式利用的项目都可以享受度电补贴,或者执行标杆电价。
按照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的思路,中东部地区是分布式光伏的主战场。中东部地区电价承受力高、负荷较大,各类工业园区为分布式光伏提供了空间。
未来,分布式光伏不限于屋顶项目。在国家层面,已经明确扩大分布式光伏范围。即,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土地资源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在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项目容量不超过20MW)且所发电量在并网点变压台区消纳的项目,可以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政策。
按照发改委价格政策:“光伏发电项目自投入运营起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或电价补贴标准,期限原则上为20年。”这意味着,补贴可以伴随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光伏补贴标准可能会调整。
在分布式光伏的管理上,国家能源局仍将延续年度计划管理的方式,进入年度计划的项目才可以享受财政补贴。这种管理方式仍以传统的分配指标为主,但在行业发展初期,对于解决补贴不足、电网不配套的问题相对有效。
财政补贴仍是国家扶持光伏产业的手段。按照国家能源局的安排,明年制定年度计划时以各地区今年执行情况为基础,执行不好的地区,相应减少年度规模。未来,各地非化石能源装机、清洁能源消费量将纳入国务院硬考核,分布式光伏也将在考核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