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不足,低端制造产能过剩”之外,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比重较低,企业的设备成套及工程总承办能力与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机械工业量大面广,加工程序复杂,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如今,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各行业的支持协作共同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上再次强调。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还有多远,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关心的共同话题。
在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制造强国战略——能源装备课题组组长陆燕荪看来,2020年~2025年,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及电能转换技术方面的一些先进技术能够率先突破,达到世界强国的水平。现在从指标体系上看,中国仍然处于第三方阵,即2025年进入第二方阵,2035年进入第一方阵。
制造业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已是势在必行、别无选择。应该认识到,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任务后也没有放弃制造业,依然在全球制造业处于主导地位,制造业强国仍然集中在发达国家。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必须努力建设制造强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非常快,从制造业总体指标来看,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门类比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体系,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我国装备制造业到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