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注定成为海上风电元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近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 《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下称《方案》),44个海上风电项目列入开发建设方案。 短短半年时间,国家两度刺激海上风电,足见其在国家能源战略的中的高度。
截至2013年底,中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为近39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此次《方案》提出,到2015年底,中国将建成海上风电500万千瓦,但直至2013年底仅仅完成装机容量近39万千瓦,不足规划目标的1/10,2014年的统计结果虽然暂未出炉,但是可以肯定,离整个“十二五”计划的任务差距甚远。
海上风电建设不同于其他项目建设,牵扯到海域功能区划、航道、海缆、环保,甚至国防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多个部门认真审核把关。除了受到项目审批、建设进度缓慢的影响外,海上风电标杆电价也不具有吸引力,而且在现行的电价政策下,能盈利的海上风电项目很少。难以带动相关企业的投资热情。建设投资成本高而盈利能力低成目前海上风电裹足不前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各个产业链缺少系统的的标准规范也是掣肘整个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原因。我国虽然制定了部分前期工作技术标准,但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难以对工程全过程实践实现有效指导。
另外,缺乏科学的招标权责机制也制约了海上风电发展。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由国家能源局主持开展,按照有关规定,海上风电项目招标后,还需要经过国家海洋局、交通运输部以及国家海事局等部门的核准,最后上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破除多头审批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