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贸易壁垒限制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商务部、机电商会和企业积极应对的同时,为规避贸易壁垒及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支持,许多光伏厂家搬到海外,带动了中国的光伏装备输出。”9月26日,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陆川在2014(第四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时表示。
陆川介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光伏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今年国内的目标是12到14GW,占全球1/4到1/3。装备方面,国内基本上能够实现80%左右的国产化,太阳能“两端在外(设备从国外进口,产品卖到国外)”的格局已有所改变,进口装备大大减少。
陆川表示,就光伏产品的加工、制造等方面的成本而言,海外与国内差异越来越小,因而走出去办厂的企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政府鼓励光伏企业“走出去”,并设立相应的特殊补贴;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也给予“走出去”的企业贷款,以及项目融资,这些都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建厂,输出技术、产品、装备。
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多上游的光伏企业,开始走向下游做太阳能发电,这实际上等于把市场掌握在自己手里,产品和发电业务结合,找到较好的出海口。就太阳能可再生资源的间歇性,陆川表示,太阳能的峰值发电在白天,工业用电的峰值也在白天,所以跟这个峰匹配得是比较好的。
国内太阳能资源主要在西部地区,用电负荷主要在东部地区。所以在西部地区,有些线路的建设还没有到位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限电的情况。陆川表示,总体来说,由于太阳能在整个电力能源结构里面占比非常低,所以在太阳能送电上网上面,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陆川表示,太阳能应用在国内已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中国的企业由于强大的竞争力,国外的太阳能企业竞争力不足,已经慢慢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