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电联欧阳昌裕谈电力工业六大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09
核心提示:我国用电增速将继续处于换挡期,用电消费结构将延续优化调整态势。改革,是能源行业永恒的主题,更是今年的热词。尤其是近期有关
我国用电增速将继续处于换挡期,用电消费结构将延续优化调整态势。改革,是能源行业永恒的主题,更是今年的“热词”。尤其是近期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消息不绝于耳。电改十几年来,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可能并没有本质变化,但对问题认识的程度,却可以不断提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在最近一次讲话谈到了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大势。

一、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越来越彰显

以前一直说,能源发展是以煤炭为基础,那时大家对以电力为中心还有异议,但是今天这种共识越来越大。欧阳昌裕分析称主要原因是转换为电能是清洁能源开发的基本形态。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有效推进节能减排。比如,以电代油。他说,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是提升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举措。

二、用电需求增速进入“换挡期”

“十五”、“十一五”时期是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用电增长很快。但2014年形势不太乐观,8月份估计是负增长。欧阳昌裕表示,这个预言已经证实,9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02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十二五”用电增速是7%左右,“十三五”期间会下降到5-6%之间,到2020-2030年会变成3-4%。他说,2030之后,我们判断是个饱和的拐点,全国用电基本进入饱和期,用电量增长在1%左右,甚至更低。这和经济发展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六大区域的增长形态不一样。欧阳昌裕举例说,东北的用电增长速度一直很慢,到2020年以后,有可能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会逐步下降。东部从2005年左右开始,无论经济还是用电,都进入拐点。西部开发经过五年的培育期,2005年后开始发力,西部是用电增长的领头羊。

三、电力结构的绿色化转型加快

去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占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电源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上升到75%。欧阳昌裕说,这么快这么大比例对不对,需要打个问号。2030年后全国不再新建燃煤电厂,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或天然气发电满足。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达到62%,发电量比重超过60%。煤电还是基础,装机占30%多。他说,这是比较中庸的预测,也有更激进的观点。

四、电力空间布局调整加快

欧阳昌裕表示,这种调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最近几年在加速。大型电源布局从东部、中部加快向西部、北部转移。西部装机比重2013年达到33.5%,而用电比重仅占25.5%。常规水电,基本转移到西南、西北水电基地。煤电,向西部、北部煤炭基地转移。核电从沿海向内陆辐射等。

五、互联互动加深,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出现

欧阳昌裕说,用户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需求逐渐明显。从电力系统到用户的单向流动到双向乃至多向流动。用户侧引入竞争,大用户直购电到用户选择权。个性化需求驱动产生商业新模式和新型运营商。比如,电动汽车、储能、分布式能源、微网、非电需求……未来会出现家庭分布式储能,解决了用户的权利问题。

六、电力发展形态调整加快

欧阳昌裕说,未来电力发展形态是集中和分散结合,大中小结合。大的是好的,传统能源发电继续沿着大型化、基地化发展,能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性。小的是美的,客观需要和出现了小型化、分散化、分布式发展形态,同样更能提高转换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他说,未来“大的”数量少但规模大,“小的”数量巨大但规模小,更多是双向流动,对电力系统影响大,客观上需要智能电网。

欧阳昌裕强调,发展智能电网成为必然。只有科学有序的推进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力系统与广大用户的互联互动,才能为新型商业模式提供基础平台。没有智能电网是很难实现的,比如分布式光伏发电,如果再大规模发展,现有的配网是难以承受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