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钢铁业规模扩张发展模式已成“过去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1
核心提示: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在201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大会上表示,我国钢铁业产能扩张已经降温,行业效益虽略有回升,但在工业
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在201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大会上表示,我国钢铁业产能扩张已经降温,行业效益虽略有回升,但在工业领域中依然垫底。这表明国内钢铁业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终于逐步进入“过去式”。

据中钢协提供的资料显示,国内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出现下降。今年前10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额为4004亿元,同比下降6.1%,其中炼铁工序投资仅占4%。这表明,摒弃规模扩张模式已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而且投资结构继续有所改善。钢铁业的投资中,矿山、环保、钢材深加工占有更多的分量,反映出投资主体相比以往更加清醒和理性。

但是,钢铁业产能过剩情况还是较为严重。2014年全国预计粗钢产量可达8.18万吨,同比增长1.67%;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37亿吨,同比下降2.25%。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粗钢产能已接近12亿吨,化解庞大的过剩产能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有3条路可走: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钢铁业主动适应市场、调控供求关系的自律能力和效果;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有序竞争,全行业打“质量战”,不打“价格战”;提升国际化水平,国际化应是资源、市场、资本、人才的国际化,决不是单一的“卖钢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