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连君透露,一些地产广告经常打着绿色生态的字眼去卖楼,但极少真正去做好生态设计;也有些打着生态之名而在大面积地破坏自然。而且,因为房地产商的热炒,使得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倡导绿色建筑会否推高房价”的担忧。
在连君看来,这实际是大大的误解,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问题,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此前也有过非常专业的回答: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对于普通百姓对房价和房屋成本的高敏感性,仇保兴表示在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的话,“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