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四川模式破解“宽带中国”发展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0
核心提示: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在全国掀起宽带发展浪潮。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全国各地为落实宽带中国战略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在全国掀起宽带发展浪潮。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全国各地为落实“宽带中国”战略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其中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结合本地实际,放眼长远、积极探索,把握机遇、果断决策,闯出了一条具有很强示范意义的宽带发展之路。

近日,由国资委、发改委、中科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国内通信行业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调研团,对四川光网建设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专家团一致认为:四川的宽带发展之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改良式、渐进式发展模式,而是具有变革意义和时代特征,开创了宽带中国建设推进的一个全新时代——“新光网时代”。

全光网破解宽带瓶颈

我国宽带遭遇再提速瓶颈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电信部门积极努力下,中国的互联网及宽带用户发展一直比较迅速。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宽带用户总规模已经超过2亿,用户总规模居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速率排名按照第三方机构的平均速率排名,仍然属世界末流。按权威机构开展的全球宽带测速显示,中国近年来在世界的排名不断下滑,2010年滑到79位,2011年为90位,2012年为96位。最近两年因为工信部全力推进宽带提速工程,宽带发展有所推进,但排名靠后的格局仍未根本改观。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代差。统计显示,我国宽带近85%是基于铜线复用提速的,带宽不足2M的用户占比很高,有的宽带只有几百K。尽管按照国际电联的统计口径,这些都称为宽带用户,但是这种基于铜线的宽带速率提升面临技术瓶颈。而国外,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最早启动宽带战略的日本、韩国,还是2008年金融风暴后启动宽带战略的世界各国,在实施国家宽带战略时都主要选择了光纤的技术方向。基于光纤的宽带在接入端起步就能突破10兆,可以轻松达到50兆、100兆,而且进一步的带宽上升空间很大。这是导致我国宽带下载速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关键。

当前,我国在推进宽带进一步发展的工作时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继续沿着FTTX技术同ADSL技术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不断缩短局端设备到用户家中这段铜线的距离,以获得高带宽的接入。此种方法有利于现有铜线资源的利用和方便老用户的快速升级。但在光纤与铜线混合的网络中,越高的带宽意味着越多的端局、越复杂的网络结构。通过这样“修修补补”、“拼拼接接”的方式实现宽带提速,不仅性价比不断下降,而且将来还需要二次改造。

二是宽带中国选择主推FTTH,一步到位实现光纤到户。此种方法带宽起点高,上行空间大。FTTH的部署可带来带宽跨越式提升。基于PON技术的点对多点光纤接入,不仅可利用单根馈缆光纤让更多用户很快共享高速带宽,而且也为将来满足1G、甚至10G带宽需求提前打下了物理基础。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光纤的价格已经大大低于铜线,全光网比电路网的综合造性价比也更优。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接入端实现光纤到户后,还会带来从核心网到交换网到接入网的端到端的全光网技术变革,不仅可以节约机房、管孔资源,还可以降低分步分段技术演进带来的长期两网运营的巨大成本。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