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大陆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美方将征收“双反”关税。而最终是否落实认定征收双反惩罚性关税还要等2015年1月美国国籍贸易委员会的终裁。此外,自2013年起欧盟、加拿大也相继发起了对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太阳能产品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面对光伏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及光伏企业进行了多种应对之策,包括国家层面可能的反制裁、国家层面的谈判磋商及价格承诺等措施使其软着陆,企业层面可能包括开拓国内及新兴市场、海外设厂、加大下游电站投资力度优化企业盈利模式结构等。
在中美光伏争端中,硅片是双反清单之外。对美韩多晶硅双反也成为我国商务部解决中欧、中美光伏争端的一张筹码牌;中欧光伏之争中,中欧经过多次协商达成了0.56欧元/瓦的价格承诺底线,超过100家中国光伏制造商曾向欧盟书面承诺过,以高于每瓦0.56欧元的最低价格向欧洲出口。
在企业层面,国内很多光伏企业已开始对发展策略进行了调整。从近年来全球光伏市场的安装量变化来看,2015年整个光伏市场将会持续增长,达到55GW左右。其中,英国光伏市场将崛起,美国分布式电站也将赶超地面电站,而中国在国家补贴政策和装机目标的助推下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大佬。
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回升,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目前的复苏状况,且随着新兴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重点市场版图东移已几乎可以确定。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将目光及主要市场放在了无贸易风险的“自家市场”。所以双反对于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