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光伏项目“路条”买卖是指,有关系的企业拿到核准(备案)文件后,转手倒卖,获取高额差价,并推高电源投资成本。
2011年-2014年,是中国光伏地面电站大发展的全速时期,尤其自2013年以来,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发展的同时,问题跟随而来。
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一些地区出现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的投机行为。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倒卖”路条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以一个5MW风电项目为例,风资源条件好的股权转让费用在500~1000万元上下,如果后续装机规模可以继续扩大,将有更高的溢价空间。一个20MW容量的光伏电站,转让费用在500万元以上,合计一瓦在0.2元左右。
为进一步规范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光伏电站利用效率,此次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从11个方面对光伏电站的工作做了规范,特别提出重点监管“电源项目投产前的股权变动情况”,也强调“禁止买卖项目备案文件及相关权益,已办理备案手续的光伏电站项目,如果投资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应当重新备案。”对取得备案的项目在规定时限内未开工,省级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门可用其他等容量的项目替代。
能源局发布新政遏制光伏产业乱象,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根据投资规模配置相应的风光资源额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屏蔽皮包公司、政商掮客。通过改革审批制度强化国家统一规划调控的基础上,通过公开的市场招标竞争来选择投资商,减少权力寻租行为,光伏路条或成廉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