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许毅达:加强“军民一体化”基础建设发展军工行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5
核心提示:加强军民一体化基础建设,通过部分技术标准的统一,可以更好的发展军工行业,实现军民融合、互通。15日,中国兵工学会常务副秘书
“加强‘军民一体化’基础建设,通过部分技术标准的统一,可以更好的发展军工行业,实现军民融合、互通。”15日,中国兵工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工程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总召集人许毅达如此表示。

当日,众多军工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中国“两弹一星”诞生地绵阳,以科博会为平台,探讨中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交流军地互动、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和多方联合促进的新机制,和平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激光和核技术等军工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许毅达介绍,改革开放三十年,民用产品在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电子、核工业等领域都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群,既为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增强国防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又为带动国家科技进步、做大做强民族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挥了突出作用。

“但我国军、民技术的双向互动远远不够,在国防科技工业外部,蕴藏于民间的大量先进技术、创新科研成果很难进入国防军工领域。”在许毅达看来,国内许多非国防工业的院校、研究所、民营企业,对于投身到国防科技工业有很强的积极性,“他们受限于体制和较高的门槛,不了解需求,也不清楚如何进入,非常可惜。”

对此,许毅达呼吁加强“军民一体化”的基础建设:通过部分技术标准的统一,更好的实现军民技术的融合、互通;根据装备的性质、类别及采购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军品定价制度;建立国防知识产权有偿使用制度,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或提供技术的团队充受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分配权。

此外,许毅达还提出,推动建立各类科研机构的协作联盟机制,促进现有军民大型科研设施相互开放,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军工行业企业与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校研究团队、民企合作,实现多种形式(包括混合所有制)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产业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