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公司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对不同的运营商的基站收取不同的费用,用的多的收费高,用的少的收费低。这种模式对小运营商有利,也会降低小运营商在偏远地区的建站成本,但这种模式要求铁塔有能力去准确考核运营商的业务量,难度较大,实行起来阻力极大,很难推广。
铁塔公司针对不同运营商的不同设备进行不同的收费,对于设备重的、维护多的、机器杂的多收费,这些费用与运营商的用户数及收入无关。这种模式比较容易被运营商接受,也容易计算,但具体的收费标准却需要比较麻烦的确定过程。在城市及客户密集区或者运营商基站覆盖已经成熟的区域采取按塔收费,而在边远地区或者新的建设区采取按量收费,可行度比单纯的收费模式要高。
铁塔公司对于一些新建成的基站或者合同到期的基站,针对运营商进行招标,谁出价高就优先安排,或者,出价高者达成垄断,不让后来者使用,这种模式对于铁塔公司受益最大,但社会压力会非常大,也违背了组建铁塔公司的初衷。不过,既然利益大,未来就难以排除会在部分地区出现类似情况,只是用各种借口来掩盖而已。
铁塔公司要求运营商在一定区域内必须使用超出一定数量的铁塔,使用不足者要为单位铁塔付出高价,而对使用铁塔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运营商提供奖励,如此可以获取较多的收益,也能促进运营商的网络覆盖积极性。
铁塔公司对已经挂上的设备或即将装上的设备都不收费,或者只收取很少的费用,但铁塔公司负责一切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运营商需要为此支付服务费,根据服务次数的多少、服务质量的高低和人员投入等进行分别计费收取。这种模式可以类似打印机模式,但却缺乏打印机市场的竞争态势,铁塔公司根本不需要考虑用户保有问题,所以,实施可能性不大。
铁塔公司拥有大量的固定设施资源,这些资源不一定仅仅为运营商所用,也可以服务于其他很多行业,比如气象监测、广告传播、网络定位等等,一定有大量的等待开发的应用出现,而铁塔公司可以被动的等待,也可以主动的去开发与寻找。
不管是哪家运营商,不管你有多少用户会使用本铁塔之基站,只要是用铁塔,对于特定地点的铁塔,就按照同样的标准收费。这种模式下,大运营商受益,因为用户量越大,使用此铁塔的用户越多,单位成本就越低,如此模式可能导致小运营商在偏远地区使用铁塔的积极性不足,也可能影响铁塔公司的收益,但对整个通信产业的冲击最少,大运营商的网络优势仍可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