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转换率高、成本低 单晶技术脱颖而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0
核心提示:全球太阳能市场发展正如火如荼,而该产业链最核心的光伏组件技术仍处于薄膜、多晶和单晶的多重技术路线中。对未来光伏技术路线,
全球太阳能市场发展正如火如荼,而该产业链最核心的光伏组件技术仍处于薄膜、多晶和单晶的多重技术路线中。对未来光伏技术路线,薄膜、多晶和单晶的竞争优势如何?如果是规模化应用,还是经济性决定一切。

首先太阳能有个特点——能量密度低。其次,能量收集成本特别高。当前一片电池的成本是0.1美元1瓦,国内是1.2美元1瓦左右,剩下的材料消耗都一样。但制造电池的成本占比不到10%,其他成本占比90%。也就是说,电池效率提高1倍,其他占据90%的成本就可以下降50%,即玻璃少用一半,铝边框少用一半,这些材料成本降低50%意味着什么?

这相当于是提高了5倍的价格,所以电池效率这块是太阳能的核心。我们测算,如果不考虑电池的成本,只考虑背板、支架成本,根据铺到每平方公里的成本,再看发电量,若电池转换效率低于15%,太阳能就没有价值了。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太阳能的核心是提高电池效率,如果没有效率,这个产业就没有发展前途。从业者想在行业内长期可持续地做,想在这个行业有价值贡献,就必须盯着这个点,否则就是短期的投机行为,这是我们对太阳能认识的第一个出发点。

基于这一出发点,目前来看单晶应该是最有效率的,也是经济性和效率匹配比较好的,其材料完整性、效率空间很大。比如松下的单晶量产状态下能做到接近25%,而多晶做到19%都很难。当前大规模生产的单晶和多晶绝对效率大概有1.5%—2%的差别,相对效率相差8%—12%。

薄膜这块,目前全球80%的薄膜是由美国Firstsolar供应,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成本路线图,钟宝申认为薄膜和晶硅比起来没有优势,从长期稳定性、效率提升、成本来看,目前碲化镉达不到晶硅的水准。实际上这家公司也看到了这点,目前正在收购Tetrasun,今年底其在马来西亚的第一个工厂将投产,投产后根据成本或将调整其未来发展路线。

而剩下的薄膜产品,铜铟镓硒,这种产品目前日本在做,这个效率比碲化镉有一定的优势,但稳定生产的难度较大,长期衰减的验证不足,而晶硅已经经过了30—40年的验证。

从目前情况来看,转化率提升、成本下降等因素单晶更具发展前景,更高的转换率提升空间,更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更强的发电能力已得到印证与认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