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损失动辄损失几十亿,上百亿来限雾霾,这可行吗?显然也不可行,没有经济发展的“APEC蓝”也是我们不能承受的。那么既要经济发展,又要“APEC蓝”,如何才能做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环保,各行各业都要环保。
伴随中国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总体环境破坏、居民健康损害已成为能够亲眼所见及感受到的一个事实,近些年,全国多次发生大面积雾霾天气,且发生程度一年比一年更甚;多数城市地下水重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等等。这些环境资源问题,打破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之间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还记得去年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去年12月初,我国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甚至连我国东部和南方大部地区都有轻雾。江苏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环境资源问题的紧迫,倒逼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的转型升级涉及到了各个产业,以及产业的各个环节。
发展新能源产业还可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减少经济增长的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其次,新能源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增加工作岗位,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已经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几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国家重点培育、扶植、发展的产业。近年来,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和投资巨大。中国在新建的风电、光伏制造、核电、水电等新能源利用上,在装机总量、制造总量等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雾霾的产生来自于传统能源的使用。烧煤发电、烧油开车以及烧柴取暖都会产生环境污染,造成雾霾。新能源是一个新兴节能产业,它清洁、安全、低碳、环保。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仍只有美国的1/4、日本的1/2,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
目前,煤电之争、太阳能、风能的发展都涉及到价格或补贴问题,一旦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将会促进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委员会将牵头制定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指导能源中长期开发建设,覆盖时间预计超过20年。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重点调整能源结构多元发展,发展新能源、核能及生物质能源、水能、风能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不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发展规划,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数万亿元。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据规划预计,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当前,新能源产业的推广在技术、公众接受、成本以及商业模式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竞争无序,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应该引起警惕,市场准入有待提高,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科学技术;技术产业的示范与应用推广,市场推广度还不高。但从长远看,新能源产业的推广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是可持续的。
雾霾的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当然,没有哪一种科学技术或解决方案,能够独立的解决全球碳排放问题,而是必须与运输业、制造业、能源行业、农林业、房地产、金融业等相互结合技术,才能使之可行。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开拓、发展并加速新能源技术应用成为必然选择。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中国终将走出雾霾的“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