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4
核心提示:日前,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群)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公示》称,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39个推广应用城市(群
       日前,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群)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公示》称,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39个推广应用城市(群)仅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一成。数据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存在艰难的导入期,但是新能源汽车肯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只是目前市场还不成熟,未来发展道阻且长。

政策红利再加磅

2014年以来,国务多部门出台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特别自7月以来,有关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扶持政策和红利刺激政策不断推出。7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公布《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8月6日,财政部、工信部等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8月29日和10月29日,工信部发布相继发出两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11月26日,又一重磅来袭。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或城市群给予充电设施建设奖励。这将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充电难问题,更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推出,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首先在政策层面进入了黄金发展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正迎来高速发展的广阔空间。随着进一步扶持政策和细则的陆续公布,必然引爆市场新一轮增长,步入更快发展轨道。

制约因素待破

尽管在新一轮政策促使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在短期内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但在已经落实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地方配套补贴”的城市之外,新能源汽车目前的销售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与落地执行存在的矛盾状态,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政府不遗余力地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并从政策层面做出要求,呼吁打破新能源汽车的地方保护,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但从落实来看,依然难言乐观。

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虽高,但真正购买的消费者却很少,购买流程繁琐、使用不便、停车难充电难尚未解决、可供市场选择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数量和种类还不够丰富等,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后,更有地方政策落实不力、激励政策不充分、充电技术规范不统一、公共充电设施滞后、家用充电桩进社区难度大、插电混动干扰等多重原因。

产能过剩遭质疑

最近以来,面对政府各项鼓励政策的诱惑,各级地方政府和汽车制造商争先恐后地圈地建厂,规划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如此“美味的蛋糕”,谁都想分到一块。

近期更是有媒体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问题提出质疑,据报道,国家《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要达到100万辆,而根据对各地方政府以及各大车企的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已达到550万辆,远远超过现有的产销水平和国家总体规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对此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没有报道的那么夸张。不过董扬也坦言,虽然新能源汽车产能远没有如此之多,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资和产能规划也要慎重。

因为“产能冲动”所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首先,盲目扩产可能会以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其次,“产能冲动”还可能“酝酿”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以牺牲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为沉重代价。

“以公带私”模式是出路

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为迫切的中国而言,“以公带私”模式绝对值得全球借鉴。

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表示,在中国推广电动汽车,不是美国的“特斯拉模式”,而是要有自己的特殊模式。美国的特斯拉模式从高端消费做起,但中国各个城市的公共汽车、很多部门的工程车,还有一些单位的公车,都是政府采购,这个量非常大。如果能够强力推动,政府全部采购新能源车,采购电动车,那么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量产首先就会在中国出现。有了政府带头,居民个人也会逐步开始购买新能源车,厂商就会有积极性,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虽然推广起来难度很大,但做成功就绝对是中国的“特斯拉模式”。

援引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话:如果中国一人一部轿车,中国就得有13亿轿车,地球不会答应,因为没有油。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下,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中国更可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