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高铁国际会议,除JR集团等日本相关铁路运营商外,有高铁计划的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等海外70多人参加此次会议。各国对日本新干线车辆和运营技术水平评价很高,人们在询价东海道新干线等产品的同时,各国铁路运营商也计划采用新干线和超导磁悬浮技术。
主办此次会议的有国际高铁协会(IHRA)会员JR东日本、JR东海、JR西日本、JR九州等公司,日立制作所、川崎重工、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铁路生产、销售相关的30多家企业参加,可谓出动日本整个铁路行业的精英。
JR集团和车辆企业、商社组成联合体尚属首次,但是这些招致JR东日本和JR东海公司的反对。JR东日本元会长松田昌和JR东海公司的名誉会长葛西敬之以前曾参与“国营铁路改革三人组”,是为国营铁路民营化做出贡献的功勋人物。但是积极推进新干线出口到中国的JR东日本和担心技术流失的JR东海公司在出口新干线到中国一事上有了分歧。
全球市场存在感薄弱的日本阵营
日立和川崎重工堪称日本轨道车辆企业双姝。两家公司从新干线到公司班车的生产制造,堪称日本国内最大的铁路运营商。但是,这两家公司的轨道车辆主要满足国内需求,今后有望成为增长引擎的在亚洲等海外地区。
日立曾在2012年就获得英国高速铁路车辆的生产、维护业务订单,总工程费用为6750亿日元,今年10月获得在英国进行铁路运营的荷兰企业阿贝力拓的公司班车供应合同优先谈判权。如果拿下这个订单的话,该公司在铁路方面获得的订单有望达到400-500亿日元。日立2014年3月份的铁路业务销售额为1682亿日元,同比增加15%。含新干线在内,占日本整个铁路销售额的65%,是国内铁路销售的顶梁柱。日立目前海外销售额的比例为35%,到2017年3月份,计划海外销售额比例达到65%,铁路业务整体销售额增加到2400亿日元。
另一方面,川崎重工在美国纽约、华盛顿等主要城市生产地铁车辆,在纽约市场份额位列首位。2014年3月份车辆业务的销售额为1537亿日元,同比增加16%。车辆生产是川崎重工的支柱业务。日立主要为车辆加上信号和运行系统,两家公司的运营规模势均力敌。
将视野转向海外,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日本铁路阵营的存在感很薄弱。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稳占全球铁路运营商三巨头宝座,拥有全球轨道车辆50%的市场份额,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
铁路业务是日本政府强烈希望可以参与的业务。一般国家在车辆采购、区域内工业保护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像日立能获得英国高铁订单的例子很少。车辆标准根本上的差异使日本阵容在欧洲市场上提高业绩的发展空间较小。于是,日本将眼光转向“非欧洲”市场。
铁路业务的主战场——亚洲
亚洲是全球铁路业务持续增长的领域,日本经济产业省以欧洲铁路工业联盟报告为基础整理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亚洲铁路市场规模为15.9亿日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2兆日元(其中高铁业务为1.6兆日元,城市轨道业务为20.4兆日元)。发展中国家中有不少在推进铁路修建计划,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亚洲片区,含中东土耳其。时速250千米以上运行的高铁项目中80%来自亚洲,据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即将修建的全球高铁项目超过200个。
全球铁路运营三大巨头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近年来,以低成本为卖点的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10月底,有报道称中国两大轨道交通运营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有望调整合并,两家公司在香港上市,2013年12月份的销售额约为3.4兆日元。据悉,这两家公司将合并提高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以低成本为切入口,在三大铁路巨头眼下攫取不少市场份额。
日本举全国之力在这场全球铁路争夺战中能扩大多少市场份额?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