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燕出身于军旅世家,20年前她也成为一名军人,从此一干就是10年。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红燕结识了当时正在工程市场中打拼的老公。正是爱,让李红燕毅然放弃了铁饭碗。那一年,她29岁。
企业从爱开始
创业之初,新蓉电缆当时的产品主要是电线,产品单一档次低、推销难度很大,她亲自带领业务人员几乎跑遍了成都的每个角落。
当市场业务有所起色后,她又在思考如何切入线缆制造产业链,从销售、生产到研发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电线电缆各种工艺和制作过程不熟悉,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凭借着部队里带出的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魄力,艰苦拼搏几年下来,硬是在成都电缆行业踏踏实实站稳了脚跟,企业从最初单一销售电线转型为一家集研发、销售、生产于一体的电线电缆制造商。
2006年,新蓉电缆发展初具规模,李红燕却没有固步自封,她始终在思考未来十年新蓉电缆应该如何布局?新蓉电缆的破局之路在何处?……企业内部找不到答案,她开始"走出去",结交商界朋友,多层面的接触不同事物,为新蓉电缆寻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经营之路,那就是创新,不断地创新。
从2006年起,新蓉电缆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上不断发力。申报了5项发明专利技术和27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获得了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在四川同行中第一家率先通过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项管理体系认证。
奉献社会是快乐
十多年来,李红燕用"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表达对员工最深切的爱。严,就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细和实即分工细和责任实;恒即持之以恒。
优秀的企业家,一定会让自己的下属因为她而快速成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完善的品行。李红燕正是用她的"严、细、实、恒"要求着每一位新蓉人,关爱着每一位新蓉人。
李红燕平常语调轻柔,非常注重在公司内部营造快乐、轻松的气氛。"我不是那种强势的领导者,人只有在快乐和轻松的时侯,才能够有创新的想法,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沟通",为此,她会花很多时间倾听普通员工们的想法。
"企业是树,员工是根。"这是李红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表示,只有把企业经营好,才有做慈善的资本,同时企业应该给员工提供保障和发展的空间,认为这也是最基本的慈善。
新蓉电缆有300多名员工,企业从未出现用工荒。从2010年开始,公司员工工资和福利总额每年以不低于10%的幅度上升,每一位遇到困难的员工都能得到企业的关心。
与此同时,十多年来,李红燕把行善当作她人生的最大快乐,奉献于社会公益事业。她积极投身于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开展捐资助学,敬老助残,光彩工程,每年定期看望孤寡老人,积极参与老兵救助活动……,共投入36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