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的主角飞速流转,电商企业站在了舞台中央。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判断,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消费者中更深的渗透,未来移动电商的发展将不可小觑。
电商经营模式需升级
在10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最终的需求,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动力。”他还说,电子商务发展掀起的网络购物热潮,是消费增长的一大亮点,同时网络购物对于快递等上下游行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考虑如何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
政府决策层对电商行业的定位将延续行业的政策红利,而在城镇化进程继续深入带来巨大需求的同时,也要求电商行业在渠道下沉方面继续发力。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的消费升级给电商带来了机会,而电商自身在经营模式上也需要逐步升级,包括诸如服务体验提升、商品品质保证等等。
尼尔森8月底的时候公布过一个调查数字,中国有超过6亿的网民,电子商务的年增长率为120%,这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地区,并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中国消费者中更深的渗透,移动电商的发展不可小觑。
前一个十年,京东培养了用户网上购物的习惯,而第二个十年,京东将培养用户习惯从PC转移到移动端。
农业电商、生鲜食品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中国网购用户已经超过3个亿,他们的消费需求和购物习惯不同,有人对价格更敏感,愿意在网上的集贸市场淘东西;有人更喜欢一站式购物平台的简单、快捷,对服务、品牌更在意。中国市场很大,不同模式的电商都有很大的机会。
现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正进入“消费升级”的窗口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重视商品的品质和服务。在网络购物上同样呈现这样的新消费趋势,中国的线上消费者正在日趋成熟,价格不再是影响其网购的最重要因素。中国电子商务正在向服务导向型转变。
假货是电商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个是诚信问题,假货的流行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网购信心,这是整个电商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另一个是城乡差距。不久之前iPhone6全球首发时,我正好在美国一个偏远的小镇,在那里,人们可以通过网购同步买到iPhone6,美国农村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与大城市相差无几。但是目前我国4-6线城市尤其是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网购暂时还实现不了。
在我们国家的各个行业中,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少数能够与世界巨头企业比肩的行业,尤其是电子商务。
中国电商在模式创新以及配送、服务质量上都优于国外电商同行。我曾经与亚马逊CEO贝索斯交流过,他说他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自己的配送,只能用Fedex。我们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现在已经拥有全国电商行业最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和配送体系,你今天在京东上下单,最快3个小时就能收到货,在美国要三天。现在我的电商同行们都意识到物流配送的重要性,都开始加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