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公司(下称“中国石油”)以26亿美元的作价成功收购巴西能源秘鲁公司全部股份。这一中国石油在秘鲁最大收购案的发生,让人们再一次开始关注中国石油企业和南美洲的合作。
回顾中国石油企业近年来与南美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我们发现在合作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贷款换石油,这种方式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南美地区获取石油资源的关键方式,但时至今日,来自中国的石油公司、油服公司及石油装备制造、工程公司也日渐渗透了这一市场。据了解,中石油旗下的长城钻探公司已于10月底与古巴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9000米钻机钻井及相应技术服务合同,将于2015年2月初开钻。
而2014年7月,中国工银金融租赁公司也曾与巴西莎茵集团签署了合同金额为10.8亿美元的超深水钻井平台租赁项目,该钻井平台共两座,皆由中国中集集团烟台来福士船厂制造,最终将交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使用。
除了在区块开发、合资炼厂、工程设备等领域扩大合作范围外,中国与南美国家在石油运输领域也正建立新的利益捆绑关系。据悉,今年6月,一艘名为“卡拉波波号”的超级油轮已正式下海,这艘船是由中委航运公司委托渤船重工建造的四艘超级油轮中的第三艘,而中委航运公司则由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成立。
中国石油等中国国有公司在和南美洲的国家进行合作。而中国国内的诸多民营石油企业也没有闲着,例如海默科技、安东油服、海隆等公司都在南美洲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