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光伏业处于兼并整合阶段 真正商业化需三至五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0  来源:滨海时报
核心提示: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多远?出席2014APEC中国日新兴产业论坛的业内人士给出的最新预测,是三至五年。在业内人
      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多远?出席“2014APEC中国日新兴产业论坛”的业内人士给出的最新预测,是三至五年。在业内人士看来,届时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会低于用电价格。但在此之前,国内光伏企业需要在技术突破、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国内光伏企业正在走出此前欧美“双反”带来的阴霾。“虽然在2011年至2013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但是最近两年,光伏行业正处于一个兼并整合的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正逐步回暖,而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在逐步健康稳定的发展。”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香表示。
      新兴市场助力行业回暖
      国内光伏企业正在走出此前欧美“双反”带来的阴霾。“虽然在2011年至2013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但是最近两年,光伏行业正处于一个兼并整合的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正逐步回暖,而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在逐步健康稳定的发展。”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香表示。
      作为新区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天津英利上半年完成组件生产158兆瓦,同比增长20%;进入下半年后,公司订单量持续增加,预计下半年产能将环比增加35%,今年全年预计完成375兆瓦。
      “目前,中国光伏行业的产品销售,已经不再依靠传统欧洲市场,在日、美、非等地区都占有一席之地。”王秀香指出。记者了解到,在天津英利的总订单量中,42%来自国内市场,58%则来自日本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国际新兴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3年,日本就已成为国内光伏组件最大出口国,中国光伏组件对日出口额约为22亿美元,占出口比例的22%。
      3年至5年实现商业化
      过去几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制造中心正在迁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产业委员会主任赵颖指出,在2011年,欧洲光伏产业达到巅峰。但是最近几年,整个亚太地区的光伏产业正大幅提升,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与日本加在一起的总产量已占到世界产量的近60%。
      而在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们看来,伴随着制造中心的转移,应用市场的中心也将从传统的欧洲市场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进行转移。赵颖指出,去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20GW,而2014年计划安装10GW,预计至2020年,中国将有100GW的光伏装机容量。
      伴随着光伏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将逐步下降。王秀香预计,未来3年至5年,中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成本将下降至每瓦0.4美元左右,合人民币约2.5元,届时,用电价格会超过发电成本,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将真正的实现商业化。
      虽然前景乐观,但需要国内企业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加强新材料和新技术方面的合作是当务之急。”王秀香表示。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国际合作对于光伏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亚太地区在成熟技术上的合作。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认为,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需要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以提供支持。智能电网就是在供电多的时候,把电储存起来,没太阳、阴天供电低的时候再将电能释放,目前这一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