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于2014年11月6至8日在江苏省无锡市隆重举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2014国际光伏产业技术与标准发展论坛”上作精彩演讲。王勃华认为从全球角度展望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乐观,预计到2050年光伏的发电量将会占到整个发电的16%。按照这个预测,年新增装机量将从2013年36GW上升到2030年的123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作精彩演讲
随后,王勃华回顾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分享了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的光伏产业真正进入产业化主要是最近的十年,2014-2013年前后。也就是在这10年时间里,中国光伏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取得了连续7年稳居世界生产规模的第一位的辉煌成就。”王勃华说,但同样是这10年,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说也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10年。以多晶硅的价格作为参考点,能够比较清晰地说明这一现象。
2004-2008年,中国光伏行业发展比较景气,多晶硅价格达到400美元以上,最高的时候冲到500美元/公斤。2008-2009年我们经历了一次波折,那时候多晶硅一下子下滑到了40美元/公斤。2009-2011年行业又回升到90美元/公斤,2011-2013年下降到了15美元/公斤。去年下半年以后多晶硅价格逐步开始回升,目前仍处于回升的过程当中。
而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方面看,依旧以多晶硅为例,由于受外部因素影响,多晶硅有效产能在提升,预计大概在15.6万吨。企业盈利情况转好,但利润率不高。对于一些生产成本比较高的企业,甚至还处在亏损状态。
进口方面,我国光伏产业1-9月的生产规模为9.8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将超过12万吨,进口量将超过8.5万吨。进口仍将维持在高位,其中韩国占比达到了33%,德国占比达到31%,美国下降了20%。
从技术方面,近年来多晶硅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王勃华介绍说,2009-2013年,尽管是我国多晶硅跌幅最为严重的几年,却同时也是技术发展最快的几年。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形势、价格倒逼的结果。最近几年,无论是多晶硅,还是单晶硅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上。另外,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在沉寂多年之后,取得了显著突破,现在已经达到了25.6%。
“目前,我国多晶硅布局仍然比较分散。最多的时候,多晶硅生产企业达到80多家;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只有五六家企业维持生产,大部分还是小量生产。现在随着光伏产业逐步回暖已经恢复到18家左右在生产,应该说还是比较分散。就是说前5名的产量大概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后面也在投产的13家总量不到20%,这也一定程度说明了集中度的问题。”王勃华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