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整理分析,2014年度被公开通报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山西、陕西、上海、四川、云南、重庆、新疆等共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从2014年度公开的电线电缆产品不合格数据来看,河南省被公开通报或报道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最多,共有69家,占被通报的产品不合格企业总数的13.32%;其次为江苏省,有68家企业被通报被抽检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不合格,占被通报的产品不合格企业总数的13.13%;再次为上海市,有42家企业被通报被抽检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不合格,占被通报的产品不合格企业总数的8.11%。
2014年度各地区因电线电缆产品质量问题被通报的情况
序号 |
地区 |
不合格企业 |
被通报次数 |
---|---|---|---|
1 |
河南省 |
69 |
91 |
2 |
江苏省 |
68 |
112 |
3 |
上海市 |
42 |
51 |
4 |
广东省 |
39 |
49 |
5 |
河北省 |
35 |
39 |
6 |
天津市 |
31 |
48 |
7 |
山东省 |
28 |
43 |
8 |
湖南省 |
28 |
40 |
9 |
北京市 |
22 |
35 |
10 |
湖北省 |
22 |
33 |
11 |
安徽省 |
20 |
26 |
12 |
辽宁省 |
20 |
22 |
13 |
云南省 |
14 |
16 |
14 |
浙江省 |
14 |
17 |
15 |
四川省 |
10 |
10 |
16 |
内蒙古 |
9 |
12 |
17 |
陕西省 |
9 |
13 |
18 |
新疆 |
8 |
8 |
19 |
福建省 |
7 |
7 |
20 |
甘肃省 |
4 |
5 |
21 |
黑龙江省 |
4 |
7 |
22 |
广西 |
3 |
3 |
23 |
贵州省 |
3 |
6 |
24 |
海南省 |
3 |
3 |
25 |
江西省 |
3 |
6 |
26 |
吉林省 |
1 |
2 |
27 |
山西省 |
1 |
1 |
28 |
重庆市 |
1 |
2 |
合计 |
518 |
707 |
2014年度因电线电缆产品质量问题被通报的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线缆企业是线缆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是产品质量的直接负责人。电线电缆产品不合格,很大一部分因素应归咎于部分企业的生产者责任意识不强、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工艺流程方面控制不严格、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技术方面掌握不到位、产品敷设安装不到位、技术一线工人缺失。
最低价中标也是制约线缆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低价竞标原本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一种合理方式,大大节省了投资人的投资,节约了招标各环节中发生的交易成本,同时也是对企业降低成本推动生产力的一个促进。但是,一些无良商家却背离了良好初衷,以最低价中标,然后绞尽脑汁偷工减料,以赚取利润,这一隐患大大增加了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缺位也是造成线缆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监管部门甚至在抽查方式上做文章,或者和下面的企业私相授受,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这给原本就混乱不堪的市场又加了把柴,添了点火。
对于线缆用户而言,他们对于产品的质量认识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辨别,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甚至有些消费者认识不到电线电缆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向商家索求不合格的电线电缆产品。有时即便发现自己买到的电缆存在质量问题,往往也不了了之,这都助长了线缆产品质量问题。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问题既与行业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和技术进步水平有关,更与企业质量诚信缺失有关。电线电缆产品质量问题具有多方面、深层次的成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秩序混乱,企业诚信缺失,一味追求以低价中标,不讲质量诚信,以牺牲质量“谋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