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国家,电力与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合。不仅满足了客户的各种不同需求,还创造了大量创业型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德国售电侧尤其是电力服务端的繁荣,和互联网、金融、通信等领域跨界融合密切相关。这值得中国电改借鉴。
2009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智能电网建设,“互联网+”与电力的发展特征已露端倪。如今,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
未来的能源管理将以能源互联网为基础,构建“源—网—荷”互动的区域型能源互联网络。从而降低用能开支,保障能源的持续可靠供应,确保终端用能安全,实现区域多种能源协调控制和综合能效管理。
在电力互联的推动下,智能用电将得到普及,电力将实现智能化应用。智能用电是用技术手段引导客户消费行为,为客户提供能效服务,使得客户合理用能,明显提升能效管理水平,实现“节能+智能”。
对于电力用户而言,电力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帮助自己随时了解电力供求信息,更精准有效地使用廉价能源。对于电力质量有着特殊要求的电力用户,能源互联网服务商能够提供全套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随着电力互联的飞速发展,电力网络架构将发生变化,农网、大数据传输网、移动虚拟专网将随之出现。未来电力移动终端应用的明显增长,云安全终端系统将是大势所趋。电力移动终端应用将有明显增长。
电力互联催生的服务新模式,让电网发展理念发生变革。“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电能替代和“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绿色替代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流,而智能用电、移动终端等的广泛应用将促进用电客户与电网之间的互动需求,对电网的能效平衡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知易行难。电力互联前端越简单,后台就越复杂。我们有了电力互联的前端意识,但真正要从信息“孤岛”到点对点集成,实际操作中仍有诸多复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