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作为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过去13年来,是电网一统天下,输配售一体化,但长期处于垄断格局,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也是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事实上,“竞价上网,市场决定价格”的呼声一直不断。
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电改意味着部分现有格局被打破,但是否意味着电价一定下降?
业内一方面的声音认为,放开市场竞争的话,对电力价格肯定是有影响的。电量计划一旦放开,火电企业将进入直接交易市场,企业必须要以价格打开市场寻找电量,一场电价“血拼”不可避免。
“现在煤价下降了、油价下降了,我们是不是要把终端消费电力的价格也要降下来,当然这个对于解决当前的企业困难是有好处的。”中国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叶燕斐表示。
叶燕斐分析,我们国家有68%的能源是来自于煤炭,如果我们把电力价格降下来,可能会鼓励更多的化石能源消费,而国家电网更不愿意去收购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
叶燕斐认为,现在需要改的,不是把电力价格降下来,而是应该把碳税和碳消耗的成本,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污染排放的成本加到我们现在能源消耗的价格中去,同时终端的电力价格可能不降,甚至还可以涨一点,这样有助于大家更好的、更经济的使用能源。
“改革是不是一定要降电价?竞价上网是不是最终就要导致电价下降?这就不一定了。电力工业最关心、最紧张的,就是24小时不间断供电,不仅仅是电价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电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朱永芃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新电改方案来看,其影响很有可能不涉及居民端的用电价格。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新电改方案出发点并不是居民端电价,所以对这块的影响很小。如果从市场化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角度看,居民电价会随着新电改的推进降低,但是从能源节约角度看,也不排除相关部门上调居民电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