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民企企业家反映,产能严重过剩不敢投资只能“吃老本”。
民企企业家建议,应转变当前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减少地方政府对投资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继续加强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长,严格制订和执行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较严格的技术、能耗、质量、环保、规模和安全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消除体制性障碍及提供必要的鼓励措施,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化优势品牌,增强行业的自我调整能力。
此外,金融机构“雁过拔毛”,民企用钱“既贵又难”, 高税负、高成本压力将民企逼上“绝路”。
一些民企企业家认为“银行是娘,断奶就死”。在当前国内面临经济下行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势在必行。民企在采取自救措施消化过剩产能的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临时抽贷让困境中的民企“雪上加霜”。
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实行的是“还旧贷新”,民企是“短贷长投”,也就是企业要将原来借款还清之后,才能再贷新款。宋丰强说,以前,公司还清贷款后,不到半个月又可以重新贷回来,但现在银行将贷款抽走后不给贷了,只能通过其他渠道高息贷款,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
吉林、福建、广东等地民企企业家表示,居高不下的税费、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有些企业税负超过30%,员工的“五险一金”占到了成本的40%至50%。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如企业用工成本急速上升、出口环境恶化等等,企业税负攀升更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