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特高压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有那不同的发声。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雾霾治理使特高压的天平已经偏向了国网一边。"有人士指出,特高压点对点的输送特点,以及其输电经济性和对西部地区环境的影响都仍需考量。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表示,特高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实现资源配置还要算清楚经济账。雾霾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的问题,相比起电煤,散烧煤才是雾霾的主要源头,而这并不是简单的"以电代煤"能够解决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建设"坑口电站",不仅污染了当地空气环境,而且也是中东部雾霾的源头。有位业内人士表示,特高压电网建设成本高,而且往往不能达到满负荷,其经济性和效率并不高。而且西部地区大量上马火电用于特高压输送,也需要考量当地生态环境问题。
还有人指出的观点更为可怕。我国规划在西北地区建设4.7亿千瓦煤电,估计耗煤量在4.5亿吨。考虑到大气环流,电厂都放到西部,其排放可能随大气环流覆盖到整个国土。林伯强还强调,特高压要谨慎有序地发展。事实上,目前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在使用特高压技术。
当然,大规模建设特高压,可以拉动高压电器、架空导线以及各级变电站等相关器材市场需求。但是,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特高压是"清洁能源";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特高压是"污染能源",也是中东部雾霾的源头。不能以牺牲一个地区的环境利益,换取另一个地区的环境利益。孰轻孰重,本应慎重考量。
目前看来,最实际的解决雾霾的办法,一是切实有效地整治火力发电厂的排烟;二是大力建设大中小各级水电站;三是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核电。仅满足于火电厂冒白烟是自欺欺人的意识。西部电厂的大量白烟掺杂沙尘随风向中西部飘洒,其势头不可抗拒。在风力充足的东部沿海岛屿上,可以建设规模不等的海上风力发电场,通过海底电缆把电力输送回大陆,而不再是把大陆电力输送到海岛上。
几年来,在高压电器和电线电缆媒体上,不断地跟随电网公司变幻莫测的特高压脉搏,掀起了一阵阵"特高压热",竞相上马相关产品项目。例如,到一些电缆厂看看,特高压架空导线设备安装好几年了,而至今没有生意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些企业甚至只能自我安慰?"时候还不到呢",其他无言以对。
南方电缆网资深评论员鲁阳对此很有感触。他表示,电缆行业掀起一次次的"热",有的看准了、成功了,有的只是一厢情愿,还有的根本就不靠谱。他希望这次特高压建设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确实能拉动电线电缆企业的高压架空导线市场,让那些设备闲置的企业开起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