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今日发布公告称,近日,银监会已同意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230亿元次级债券。
此次发行的230亿元次级债券是2009年公布的1200亿元次级债券的第三期。公告称,2009年3月23日,中国银行2009年决议有效期自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该行已分别于2009年7月6日、2010年3月9日和2011年5月17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人民币400亿元、人民币249.3亿元和人民币320亿元的次级债券。
其中,2010年3月9日发行的总规模为人民币249.3亿元的次级债券是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批准额度内循环发行,用于替换本行于2005年发行的次级债券已赎回部分。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赶在中国版“巴塞尔Ⅲ”正式实施前抢先发行次级债券的银行正在多起来。
有消息称,建设银行准备在下周二发行总额不超过400亿元次级债券,这并不是新增的次级债发行计划,而是去年公布的8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发行计划的第二期。
11月6日,宁波银行宣布该行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30亿元次级债;10月29日,农业银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也通过了发行不超过500亿元次级债补充资本的议案,这也是农行继2011年发行500亿元次级债之后,再次拟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此外,浦发银行副行长刘信义也公开透露,该行拟在今年底发行100亿元次级债,已经获得董事会通过,正在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
多家银行步调一致的“抢发”,被多数市场人士解读为“银行资本新规实施期限临近的赶场”。据了解,拟定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次级债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商业银行从明年起发行的次级债,必须满足“含有减记或转股的条款”等11项标准,否则将被视为不合格资本工具,无法被计入监管资本,从而难以起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
“现在国内市场资金面比较紧张,银行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圈占更多的金融资源,就能发放更多的贷款,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北京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政策都开始趋于宽松,未来国内可能也在逐渐的宽松,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速度的加快,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银行业的资本优势将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