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部,是荒土也是热土,承载着越来越多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梦想。但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西部梦想,究竟是黄金热土,还是尚待开荒,在十八大的开局年,在实现“新四化”的背景中,一切又拉开了新序幕。
陈舒:从东部到西部
2000年底就正式来到宁夏定居多年的陈舒,现在已经是一位资深的“宁夏通”,只是一口闽南味道的普通话很容易“泄露”了他的出生地。
出生在福建省福清的陈舒今年45岁,他喝着夏进牛奶,能辨别哪家市场的枸杞更好,经营的宁夏新思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顺风顺水。很难让人想象,他曾经是一位优秀的师范大学教师。
陈舒说:“我可能受祖父影响较大。他在我父亲9岁时候就去世了,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听长辈们提祖父的故事,他是孤儿,却在国外开过厂,到台湾做过贸易,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且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创业可以从零开始。就像我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东部到西部,我觉得只要有想法和行业眼光,没有什么是局限的。”
话虽如此,看好西部的陈舒初做项目的时候,还是被当地市场的落后程度吓了一跳。2001年的银川新城,只有一条街和几家商业网点,既没有人气,消费也不旺,投资风险很大,陈舒启动的第一个项目就在这里--如今在银川无人不知的“福宁城”。
陈舒说:“那时候进军宁夏的房地产企业基本都是这样,在基础设施上要投入很大资本和精力,不过现在的投资环境不一样了,过去是产业化不充分,政府对市场也不太清晰,商人也是在摸索中开始。现在来宁夏,到西部的企业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市场已经逐步清晰、顺畅,而且政府、企业和市场已经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一些行业开发得很充分,项目上的公平竞争、招标都已经成熟,不再像过去那样。过来投资西部的,都是来跟政府要钱要政策。只要企业自身内功深厚,东西部门槛已经没有过去那么明显。”
“我觉得目前切入西部机会较多的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像一些古玩城、古剧制作,旅游的话西部特色很明显,比如宁夏,沙漠、黄河,还有民俗,都是当地特色。但都层次较低,开发挖掘的不够充分,设计点和包装还不够,这是投资企业的一个契机和切入点。”陈舒说,“如果是不成熟的企业来投资的话,建议最好有信誉度较高的企业来做担保或者一起合作,白手起家毕竟比较难。”
彭凡:投资要有长远眼光
作为宁夏非公企业里的唯一一个十八大代表,1983年来到宁夏的彭凡和他的共享集团,已经在这里扎根多年。彭凡是四川宜宾人,从西南到西北,他见证了整个西部的开发过程,对西部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
“西部对于投资者来说优势主要在于税收略有优势,再就是土地。劣势是经济总量和品量都太小,配套和物流都没有跟上。”彭凡说,“我们做铸件,尤其感受深。你看到西部去的制造业,往往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环保。跑西部的许多企业是污染企业,问题企业把污染带到西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个西部的未来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从而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
“为什么国外传承百年老店很容易,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只有十几年,就是因为中短期行为较多。尤其到西部去的一些企业,有的没有长远发展意识,对自身要求不够,当地在招商引资时,短期看似乎招来了纳税大户,促进了经济发展,长远看,如果这些企业资质不够高,反而会危害西部经济。”
“在国家提倡的‘新四化’中,西部可以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大有作为。比如西部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所以一切都有发展空间,西部城镇化发展并不困难,因为可以重新规划,但小城镇应该编入省规划,甚至可以从零开始引进和制定政策,从一块土开始建设都可以;而企业可以以农场主、专业户形式开展项目,毕竟土地便宜,气候干燥,适宜发展农业。但是也要考虑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西北寒冬时间太长,冬天的农业如何发展等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长期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彭凡说。
徐浩然:做出“西部品牌”
在吴忠地区,有条慈善街,许多残疾人在这里进行创业和经营。但创办这条慈善街的远东控股集团副总徐浩然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很认真地纠正:“不应该说残疾人,而应该说是身障人士。”
远东来吴中不是投资,而是做慈善,因为宁夏在全国身障人的比例非常高,有40多万人,吴忠又是宁夏最多的。关注特殊群体的徐浩然,在点点滴滴中,对西部的市场化认知更具化也更深刻。
“和我们要把慈善做成一种品牌一样,无论是投资还是实业,企业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更好在西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徐浩然说:“要做出品牌首先需要抓住地方特点。西部大致分为西南和西北,西南地区人口多,气候好,物种较丰富,而且汉族为主。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土地比较贫瘠,少数民族聚居区比较多。所以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竞争力是关键。比如做文化,就要考虑自己的文化差异能否被当地接受和喜爱,然后考虑怎样才能形成产业。产业和工业模式相似,是一个运行的整体系统,产业规划不等于园区规划,需要一整套配套的产业链条,比如好莱坞的电影票房其实只是自己效益的1/3还不到,后续的图书、游乐园、广告等衍生品,才是最赚钱的。所以做成一个产业集群,不是说造个园子弄个景点就是产业了。文化企业,绝对不等于文化产业。而这一点,常常是所谓到西部去做文化的企业容易混淆的概念。”
徐浩然认为,到西部去,倒不一定要迷信政策优势。“为什么会有政策,是一种平衡劣势的搭配。比如土地便宜,但是对于在西部并没有目标市场的企业来说,给我一块地我都未必要。因为企业活得好才是关键。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消费品方面的市场是关键。到西部去首先要弄明白你是要把产品卖到西部,把那里作为目标市场,还是说要在那里建厂投资,要对当地的市场进行仔细分析,对自己的产能有所了解,是不是过剩,有没有必要再增加等等。我不赞成一号召就跑过去,比如汽车生产,配套、物流、包装都是关键,如果只是建厂生产,其它跟不上,也就没有意义了。”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大西部,吸引了无数企业和企业人,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徐浩然补充说:“然而到西部去的企业必须首先弄明白,自己缺什么,要补什么,是人才还是市场,然后再去。企业必须明白自己的战略和布局,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最终做出自己在西部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