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在技术标准最为严苛的欧洲,中国南车株机成功竞标马其顿动车组项目。中国高铁与竞争对手庞巴迪共同中标的一个项目,不论是合同金额还是中标价格,都略高于对方。在国际市场,价格战一去不复返了。因此,中国高铁出海靠价格战是一种误解。
中国高铁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后,技术方面,中国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知识产权不再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主要制约。目前,我国在高铁的核心技术领域,已在国内外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000件,并通过专利许可、交叉许可等方式,打造了产品“走出去”的基础。
除核心技术外,快速响应的交货期是中国高铁竞争海外市场的另一大优势。
2014年11月30日,中国南车株机城共向马来西亚出口了米轨铁路上以160公里/小时运营的动车组,是我国第一次出口米轨动车组。
全球铁路轨道共分为宽轨(1.524m)、标准轨(1.435m)与米轨(1m)等三种制式,中国全部采用标准轨,东南亚地区建有米轨交通网络。技术上讲,时速160公里是世界米轨线路上的最高运营速度,有点像人走钢丝,火车轨道越窄,平稳性要求越高,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难度越高。
从和谐号CRH1型电力动车组直到 CRH6动车组,中国高铁都受到知识产权的制约,不能出口,直到和谐号CRH380A,完全的自主创新设计出现,走出去才有了可能。美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家到中国南车株机来,仔仔细细地审核每一个细节,技术和装备全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已经不存在知识产权上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