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全球航空业趋向整合 中国航空业亟需竞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31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全球航空业趋向整合,中国航空业亟需竞争。今年以来,已运营、在公示和申请中的新航空公司超过20家,在中国民航业大重组12年后
      全球航空业趋向整合,中国航空业亟需竞争。今年以来,已运营、在公示和申请中的新航空公司超过20家,在中国民航业“大重组”12年后,一个新“井喷”期回来了。彼时中国为数众多的地方航空公司被收购、兼并或最终消失。2003年元旦起,国航、东航、南航三大民航运输集团航班代号分别统一为CA、MU和CZ,西南航、中航、西北航、云南航、北方航、新疆航等原有代号不再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推动国有资本在航空业集中的努力,并未收到完全预期的市场成效,在国际竞争上也是如此。2005年,中国民航局开始鼓励国内外资本投资民航业,形成一轮民营航空热潮。鹰联、奥凯、春秋、东星、西部、吉祥等近20家民营航空公司陆续起飞。2007年,为抑制民航业过快增长,民航局决定暂停受理设立新航空公司申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民航业遭受重创。除春秋、吉祥外,东星、鹰联、奥凯等接连破产或被收购。新一届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路线后,2013年5月,新设航空公司开闸。在民营控股航空公司密集获批同时,大航空集团与地方政府“结盟”成为一种新模式。
      随着民航局重启新设航空公司的审批,多家大航空集团开始寻求与地方政府合资成立“本地”航空。国航与山东当地民企、青岛市政府投资设立青岛航空,中航工业旗下幸福航空与合肥市政府签署合肥航空组建协议。
      因招商引资及发展地方旅游经济需要,中国的地方政府大都持有“拥有一家自己的航空公司”情结;而航空公司引入地方政府资源,得到的将不仅是注资,还有更多政策支持,如免税、土地优惠等。
      地方政府以土地和现金等形式出资,不仅可以提升地方知名度。航空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也是显而易见。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表示,中国民航投入产出比为1∶8,即航空公司每收入1元,能拉动地方经济增加8元。其中,上海地区的该项比例是1∶14,北京地区为1∶12,乌鲁木齐等地区可达到1∶15以上。
      招商证券交通运输业分析师陈卓说,开通航线带动地方招商引资和旅游,是地方政府补贴航企落户的重要原因。航空公司与各通航城市机场合作,可以给当地带来大量增量客源,促进干支线机场吞吐量,获得当地机场和政府起降费减免、航线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
      业内专家指出,地方航空公司盈利并不容易,大多靠地方补贴。而且地方出资出力,还会要求航线和运力倾斜,并不利于航空公司优化布局航线网络。但只要有一家航空公司投入这场行动,竞争对手非加入不可,赔钱也要“在场”。
      今年以来,中国航空业各项指标下滑,汇率影响是一部分原因。除主业增长不如前两年,受“三公消费”控制,高端客也出现下滑,进而影响到整体票价水平。民航分析师郑磊说,除旅游、民航资源丰富的地区外,并非所有地方政府都背得起这个包袱,在空域、客流、管理资源有限的省份,盲目行动更是如此。
      全球航空业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中国航空业再度“井喷”前景如何?业内人士认为,“全球航空业大趋势是集中,但基本上是市场竞争结果。而我们的国有航空公司有较好的市场庇护,并未遇到过真正危机,因为不存在市场出清风险。我们迫切需要竞争。”民航资深专家韩聪表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