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广日老总:后悔进入垃圾焚烧这个行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1  来源:新快报
核心提示:自2009年9月番禺垃圾焚烧厂建设风波以来,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日集团)一直处在事件的旋涡中心:电梯生产企业是否
自2009年9月番禺垃圾焚烧厂建设风波以来,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日集团”)一直处在事件的旋涡中心:电梯生产企业是否有过硬的技术去建设运行焚烧厂、如何获得39号文授予的垃圾处理行业投资主体资格、和民企诚毅科技合资成立广环投公司经营垃圾处理的合法性……然而,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广日集团一直保持沉默,其一把手潘胜燊也是如此。
昨晚,这位身兼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汉子潘胜燊终于首度站出来面对媒体,回应获得垃圾焚烧处理经营权相关话题。
谈入行 我其实挺后悔的,真的挺后悔的
潘胜燊说,大家对番禺垃圾焚烧厂的选址有些看法,我的名字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了。但是现在都过去了。(进入这个行业),我其实挺后悔的,真的挺后悔的。
记者:制造电梯为主业的广日集团是因为什么原因会介入垃圾处理事业?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广日集团在做垃圾处理方面的优势在哪里吗?
潘胜燊:优势在于做设备、装备。其实一开始,我看过李坑焚烧发电一厂的设备,进口的比较贵,一个炉排要7000万,但如果我们能做就会比较便宜,2000万应该没问题。所以我们引进了丹麦技术,希望做好设备,把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成本降低。要做设备就希望有一些项目的支撑,所以才考虑投标做李坑焚烧二厂的项目。
记者:你个人认为,进入垃圾焚烧行业以来哪个时期最为艰难?是否有后悔过进入这个行业?
潘胜燊:我觉得最困难的时候是2009年,大家对番禺垃圾焚烧厂的选址有些看法,我的名字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了。但是现在都过去了。(进入这个行业),我其实挺后悔的,真的挺后悔的。但是,既然都做到今天了,我们还是要做下去。但是我觉得,既然做了,还是不要后悔。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公众、媒体的理解下,广州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道路。
谈获利 在我任内,肯定看不到赚钱的一天了
垃圾焚烧这个行业很难做。我们算过一下,垃圾焚烧事业要盈利,大概要等10年后。在我任内,是肯定看不到焚烧项目赚钱的一天了。
记者:焚烧厂的获益主要来自哪里?外界质疑你们垄断广州垃圾处理行业获得巨额利润,但上周负责李坑二期建设运营的广环投抛出了只是“保本微利”的说法。对此,你有什么回应?
潘胜燊:焚烧发电有两部分收益:一个是政府购买服务付给的处理垃圾收费,另一个就是发电上网卖电费用。但到目前为止,政府都未给出边界条件,我们和政府间也还没谈妥每处理一吨垃圾的处理费是多少。我们到现在也都是默默在做。垃圾焚烧这个行业很难做。我们算过一下,垃圾焚烧事业要盈利,大概要等10年后。在我任内,是肯定看不到焚烧项目赚钱的一天了。我也想把这个垃圾处理项目交给政府。我觉得做到今天,我要做的东西都做完了,如果李坑二期完成点火后能证明我有这个能力,赚不赚钱都不重要了。
记者:此前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通过政府39号文获得公共事业专营的企业有必要向社会公众公开账本。你们有没有这个打算?
潘胜燊:可以,我们希望听政府的。广日集团的账本是全部公开的,在日立电梯全世界1200多家公司里,广日集团连续2年的财务监察都是良好。现在广日集团上了市,作为公众企业,所有行为都要公开。国企上市公司比一般上市公司要求还严格,除了上市公司的要求外,还要受到国资委的监管,是双重管理,所以没有所谓的不公开。这本账公开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其实有没有担心广州做垃圾分类后,会垃圾减量,可以焚烧的垃圾量少了,最终会影响到你们企业的利润?
潘胜燊:不担心。垃圾焚烧可以说是半公益的事业。可以透露的是,去年广日集团有500多亿的销售收入,而我们运营的兴丰填埋场收入绝对不到一亿。所以,焚烧发电事业的收入对整个集团是没有影响的。我们去年的盈利超过18亿,但没有1分钱是来自垃圾处理的。
谈李坑二期 周边搞什么配套设施,都要与居民沟通
我也认同副市长谢晓丹说的那样,要回馈社会,回馈村民。作为企业,我们就是要同村民沟通,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记者:能不能向广州市民承诺一下,李坑垃圾焚烧二厂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
潘胜燊:我希望是全国最好。具体来说,就是在技术、排放指标、管理、周边环境友好都要是国内最好。李坑二期在13.5米处建了个教育平台,我们正在和市环保局沟通,希望能让更多学生来参观,让下一代更重视环保。
记者:能透露一下广州未来垃圾焚烧厂的国产化计划吗?潘胜燊:李坑二厂的设备目前全部是进口的,但未来如果我们做第二个厂,我希望能用上我们生产的设备。如果我们未来真正掌握了技术,我希望(焚烧厂设备)国产化率能够达到100%。当然,现在我也不敢说那么满,我们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做检验。
记者:过来台湾参观之后,广日集团有没有一个思考,未来可否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呢?
潘胜燊:我们看了台北的焚烧厂,有游乐设施、游泳池、幼儿园、旋转餐厅。未来广州的焚烧厂周边搞什么配套设施,都需要与周边居民沟通,看看真正需要什么。像李坑,如果周边村民搬走了,建幼儿园也没用。但我也认同副市长谢晓丹说的那样,要回馈社会,回馈村民。作为企业,我们就是要同村民沟通,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比如说,一些五保户我们可不可以提供资助、可否建立机制让周边居民每年免费检查身体、特别关注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等。
谈诚毅科技事件 它是拿真金白银进来的,曾向纪委汇报
记者:当初为何把广环投的股份卖给诚毅科技?对于“把政府交给的专营权私自转让给其他企业是不合法的”质疑,你怎么看?
潘胜燊:当时我们和重庆一家企业合作做BOT投标,中了李坑焚烧二厂的标,所以才组织广环投公司。重庆的企业原来承诺把设备拿来广州做,但后来没有兑现承诺。我们当时觉得,一个企业去做资金压力太大,国企单独做也容易缺乏监管,所以我们希望引进一个企业去做。引进一个民营企业进来做,可以监督,我觉得是件好事,而且民营企业有很多优势我们可以去学习。引进诚毅科技可以说根本和39号文没有关系,诚毅科技是真金白银拿钱进来。这件事情我向政府和纪委都曾作出过汇报,他们也去查过了,我们在这里是没有一点违规。我们成立广环投是在2008年2月,政府的39号文是在2008年的10月。后面政府通过39号文组建融资平台是因为发现有很多公共投资,资金压力太大。我们组建广环投是在39号文前。大家可以查查时间节点,我们确实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记者:诚毅科技退出广环投时,广日集团用了多于诚毅科技入股价3000万的价格购回股份,被专家学者质疑是使国有资产白白流失了3000万,你有什么回应?
潘胜燊:诚毅科技退出是因为当时大家认为广日集团和诚毅科技之间有利益输送,政府也就希望垃圾处理的融资还是交由国有全资公司来做比较好,所以就要求诚毅科技退出。那时距离他们入股有2年多,资金成本是有经过第三方的评估,再在产权交易所挂牌,我们把这些股份买回来,完全是一个很合理的程序。
记者:原广州环卫局局长吕志毅的亲戚有在广日集团里任职吗?
潘胜燊:我们查过,吕志毅的弟弟确实是在广日集团里任职。但他是于上世纪80年代顶替其母亲的职务入厂工作的,并不是因为广日集团搞垃圾焚烧,他弟弟才被安排进来。
记者:你个人对39号文的感受是什么?
潘胜燊:我觉得,公开39号文没有问题,将来是社会招标,也没有问题。市场化反而我们会更舒服,没那么多压力。我们做电梯,从来没有找过任何领导帮忙,投标时输赢都试过,输了就总结经验,下次再投。我这辈子都不喜欢靠关系办事。我还是希望在市场里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样才能证明自己真的行。
背景
2008年2月,广日集团与广州诚毅科技共同出资组建的广环投公司,由广环投全面负责广州生活垃圾处理业务,诚毅科技出资1.47亿元。2008年10月,广州市颁布39号文,明确由广日集团负责全市大型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投资和组织建设、运营。2010年2月12日,诚毅科技与广日集团在广州产权交易所办理了产权交易证明。诚毅科技以1.77亿元的价格,将其49%的股份转让给了广日集团,股权转让收益3000万。
    诚毅科技进出广环投净赚3000万,被质疑涉嫌“国有资产流失”。一直追问“39号文”的省政协常委孟浩曾建议,广州市政府组成调查组,介入调查诚毅科技进出广环投净赚3000万是否涉嫌违法,进而重新审视给广日集团的垃圾特许经营权是否适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