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四大难题待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3
核心提示:2014年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17年底,前五
2014年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17年底,前五家多晶硅企业产量占全国80%以上,前十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意见》的发布是加速行业洗牌的重要推手,但从光伏行业的现状来看,在三年内推进光伏企业兼并重组还需要解开四大难题。

一方面是生产问题。由于多晶硅生产是系统工程,简单的兼并重组并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多晶硅生产设备一旦拆除,可复用性较低,这也导致这个环节的兼并重组较难进行。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设备价格不断降低的同时性能却在大幅提升,这也使得部分企业在扩产时更多的是购置新设备而不是兼并原有企业,这也导致兼并重组较难进行。

其次是技术雷同带来的估值问题。光伏产品只是光伏系统中的一个零部件,属于工业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性价比上。在我国光伏技术趋同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企业产品同质性较强。在主要企业生产规模均已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并没有意愿继续在市场上纯粹扩大产能,即使有扩产意愿也倾向于购置新设备进行扩产。

再者是地方政府的干预。由于光伏企业对GDP的贡献较高,也能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其倒闭或被兼并。特别是部分企业是地方政府培育起来的,比方说通过当地的金融机构支持等,如果这些企业倒闭,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只能努力设法帮助这些企业支撑。

最后是地方政府的“资源换项目”计划。目前光伏电站审批权已经下放到地方,地方政府可通过“路条”的发放变相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如通过“路条”向本地企业倾斜;以资源换项目,以“路条”换取企业在当地设厂;以当地的其他资源换取光伏项目等,这些均不利于兼并重组的推进。

在新一轮光伏企业竞争中,面临资金需求大、利润萎缩的双重压力,一些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倒闭或者被并购是必然结局。在此时期,光伏企业需要致力于利用各地优势,将产业链内的每个企业都打造成为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并通过企业层面的一连串合作、并购、重组,建立起一个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精益制造的高端制造体系,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优质光伏制造品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