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发电站建立之初,黎光辉曾估计一年能发电上万度,现在看来,这个估计显然过高了。黎光辉也承认这一点,他略带遗憾地说,光伏发电这事是“靠天吃饭”,2014年1到4月雨水太多,那段时间的发电量太少了,直到5月1日之后才正常。“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冬至,但只要不下雨,就像今天这样阳光充足,发电量都还是不错的。”黎光辉引着记者来到光伏逆变器前,上面显示着当前的发电量,每小时在1.4度到1.5度之间变化。
发电量不如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初安装光伏电池板时,为了考虑不影响房屋的美观,安装方式选择了固定式。黎光辉楼顶上的39块光伏电池板中24块平放在楼顶,还有7块和8块顺着屋顶的角度,分别是朝南和朝北方向,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间里,这15块电池板不能同时吸收阳光。
黎光辉向记者解释,太阳照射角度影响着电池板吸收光线的效率,要想充分吸收阳光,就要把电池板的安装设置为可调控式的,根据太阳照射角度而变化。“2014年的日照量不太理想,我这里固定式的都能发电6000度,如果是可调控式的话至少能发电9000度。”黎光辉说,这个9000度的数字是最保守的估计,他建议如果市民对光伏发电感兴趣的话,最好把电池板安装为可调控式的。
在售电收益方面,黎光辉已经跟市供电局签了合同,虽然现在还没有结账,不过已经可以算出来了。黎光辉一共卖给供电局5629度,因为自家并没有正式住进这栋别墅,因此家里使用了发电站371度。所以,黎光辉的收益来自三方面,一是节省了自家使用371度电的电费;二是卖给供电局的5629度电,每度电的价格是0.4552元;三是国家对个人光伏发电还有每度0.42元的补贴。这样算起来,2014年的收益总共为5000多元。
当地供电局表示,个人建光伏发电站有一定的局限性,建光伏发电站选址非常重要,个人建光伏发电站必须拥有房屋的产权,那么,别墅是最方便的,可是在市区拥有别墅的人不多,其他商品楼的楼顶是公共的,用来建光伏发电站在申请审批上就通不过。其次,桂林的日照不在全国的一类地区,发电量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收益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前期投资需要六七万元,这些都会让人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