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除了本身盈利性和国家任务压力外,建设和运营牵涉面极广、被媒体重点关注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也面临央企垄断的舆论压力。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松口“谁想投资,谁就投资”后,更深层次的话题是:央企自身的投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下,能不能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运营上,尝试体制改革。
电网暂停了充换电站投资,可能是筹划通过与民企建立合资公司,改革充换电站建设模式,试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此延缓了原有计划进度,国网今年对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设备招标进行了两次,分别是5月和6月,但第三批招标并没有按照上述节奏进行,目前仍没有公布。
南网相关人员称,“体制改革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即使是作为新业务板块的充换电站建设和运营。但新项目应该是改革最容易推行的板块。”
引入社会资本成为了国家充换电站建设计划的现实路径,早在今年5月,国家电网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放开充换电站建设,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此举是这家自然垄断类央企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市场,预计到2020年撬动2000亿元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规模。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市场化、产业化,促进新能源发展。
据了解,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20477辆,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但整体保有量仍然没有超过6万辆,投资回报周期仍然很漫长。国企和少数有实力的民企仍是未来建设充换电站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