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能上看,2004年,中国光伏在制造上甚至远不及印度和日本,然而短短四年后,中国便超过印度、日本,并于2009年达到了全球第一。”佟兴雪说,“从技术角度来讲,在2005年前,中国光伏的装备、技术几乎处于零的状态。以至于直到2008年,还有很多人评价中国光伏是‘两头在外’。十年后的今天,我负责任地说,从制造技术到装备技术,中国光伏都走在了世界最前沿。而所谓核心技术,中国也绝不亚于欧美,甚至他们还在向我们学习”。
早在2000年前后,供职于美国GT Solar的佟兴雪便将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组件等一系列光伏产业设备、技术引入我国;2009年,又是他在形势一片大好时,极具前瞻性地预判欧美将对中国光伏发起贸易战。
始于2010年前后,包括赛维LDK在内的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遭受了价格战、贸易战、金融危机的轮番攻击,而直至今日也未能彻底走出谷底。所幸,2013年下半年,内需市场的大规模启动,为中国光伏提供了一线生机。
“有人类生存就有太阳能,因此,可以说太阳能是我们为数不多取之不尽的能源。而地球固体物质中有70%为硅,其也为太阳能应用提供了几乎用之不竭的原材料。此外,太阳能白天发电的特征,最为符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当佟兴雪谈及太阳能时,总显得那么豪情万丈。
佟兴雪表示,“至今,鲜有哪个产业能像中国光伏一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展如此迅猛。”
“其实,满打满算,中国光伏发展到今天,也只经历了十五个年头。人们对它持怀疑态度,或者是不信任,都情有可原。”佟兴雪强调到,“但此前有人评价光伏产业高耗能、高污染,我是坚决不认同的。比如,从能耗比上看,光伏生产过程消耗一度电,能产出20度电,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比例还会增大。而从污染上看,你说工业一点污染都没有那是假话,但生活也有污染,我们比一般的制造企业污染都小”。
如今,面对沧海桑田的中国光伏,佟兴雪矢志不渝。在他看来,中国光伏“两头在外”的窘境已彻底改变,而凭借十五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