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寒冬时,政府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月后,工信部制定《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本月早些时候透露,《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即将出台,其中包括增加分布式光伏项目发电指标、上调分布式发电补贴额度等。
今年一季度开始,回暖的现象已经渐渐明显,多晶硅生产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价格都有提高。在一二季度经过休整、政策定调后,三四季度本来就是传统旺季。工信部预计下半年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
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国内多家光伏企业,交出了扭亏转盈成绩单。尚未扭亏的企业,亏损幅度也在收窄。
无论是市场的正向预计,还是企业的收入向好,中国政府层面的扶持和推动仍不可忽视。但是,如果仍然依靠扶持,真正的回暖就没有到来。只有终端光伏电站利用效率提高、光伏电站盈利能力改善,行业才能自下而上实现复苏。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银行系统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态势。之前行业跨越式发展与政策密切相关,光伏业大面积衰败跟政策撤离有直接关系,未来行业能否企稳回暖还需看政策落实效果。
此外,目前并网问题目前没有得到解决,只要还依靠补贴,这个行业就不是自身优化。电力消纳问题理顺才能持续发展,发电成本有效降低,产品结构优化、转化率提升等,才能促进理性需求。
提升并网效率是光伏电站的主要突破点,效率提高了,盈利能力才能改善。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问题也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