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北京智能交通建设全方面开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3  来源:中关村在线
核心提示: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北京市智能交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公交车、高速收费、智能停车、电子服
      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北京市智能交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公交车、高速收费、智能停车、电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ETC车道全面覆盖
      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ETC系统已经成为我国ETC运用规模最大、覆盖最广、使用效率最高的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北京市高速公路ETC车道已达到412条,ETC的用户已经超过100万,达到了107万用户量,通过ETC电子收费交易的交易量已经占到高速公路收费量的30%以上。
      据葛昱介绍,从2010年9月28日北京市就启动了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示范工程。北京市ETC的客户网点覆盖了所有远郊区县,并建设了呼叫中心、短信、客服网站、移动充值平台。下一步考虑逐步推进ETC系统的建设,加入山东、山西等省市,进一步扩大以北京为中心的ETC联网范围,同时尽可能地为广大的高速公路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便利服务。
      叫车软件效率提高
      据了解,自北京市出租车电召平台推出以来,日常每天电话叫车约4000单,总体的成功率是70%左右,4小时以上的预约成功率能够达到95%以上。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陈智宏介绍说,目前的数据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正往好的趋势发展,“因为刚开通的时候它的总体成功率不到50%,4小时以上预约成功率只有68%。”
      市民在逐步习惯电话叫车,这是非常好的趋势,未来的计划是希望能实现接单量每天1万次。除此之外,关于手机打车,现在也已经有摇摇招车、滴滴打车等手机叫车软件完成了与全市统一平台对接,并已上线试运行,这些将为市民打车提供更多选择。
      “我们希望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然后提高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逐步地从绕马路向定点候客方向转变,你电召我再出去接,避免一些无效出行。同时,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让市民感受到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吸引市民从自驾方式转移到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打车出行,这个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
      公交车卫星定位
      在公交的智能化方面,北京市建成了公交卫星定位调度系统、路口公交的信号优先系统、公交枢纽的集中调度系统和可视化管理系统,还包括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的智能系统,这些信息化或者智能化的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服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有网友提出建议,多建设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可实时显示车辆到站时间或者是能用手机等终端去随时查询。陈智宏回应说,近期会推出手机公交信息服务,现在已经完成了第4次的路测,年底前应该有77条线路会首先推出这项服务。
      据陈智宏介绍,如果京内近700多条公交线要实现全面覆盖,需要许多硬件条件,目前2万多辆公交车中只有1.2万辆有卫星定位的数据,这个项目已经立项招标,预计2015年年底能够全覆盖。公交的电子站台服务未来也会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最终实现车辆的全覆盖。
      智能交通向智慧发展
      2012年年底,北京市交通委就启动了省际客运实名制联网购票工作,陈智宏说,铁路、火车票、包括机票现在已经实现了实名制,实名制能带给人们非常显而易见的好处,它不仅能够规范经营、运输等,也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便利。
      另据悉,目前北京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共有17条线路、270个车站在运营,总里程为456公里,最大日客运量已突破了1100万人次。
      针对轨道交通的故障问题,陈智宏说,轨道交通故障的应预案分得很细,并有一套监控网络和调度网络去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我们希望最好5分钟之内解决延误,如果说站内乘客较多,我们希望1小时能疏散人群,尽量避免出现2小时以上大规模人群滞留的行为。"
      下一步,将实现交通运输及重点行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100%覆盖,重点推动服务于百姓、能为百姓出行提供更多效率、更多便利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同时,将交通数据的分析和运营技术,同交通运输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来为市民提供更多为民生、贴心、贴身的服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