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微纳加工设备是实现高端光通信芯片量产的基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5
核心提示:高端光器件量产的瓶颈在于微纳加工技术,这是光通信芯片的基础。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厂商的芯片加工技术都停留在微米以上水平,光通
高端光器件量产的瓶颈在于微纳加工技术,这是光通信芯片的基础。

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厂商的芯片加工技术都停留在微米以上水平,光通信芯片加工需要历经四十道左右的加工工序,其中每道工序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精度。中端的有源器件如DFB激光器,加工精度需要达0.12微米。中国厂商由于没有成套的微纳加工生产线,加工精度停留在微米水平,很难解决产品成品率的瓶颈,无法实现规模量产。中高端光芯片设计和制造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水平上,这样是不能实现工业性量产高端光通信芯片。可以说,没有高端微纳加工生产线,就不能参与高端光芯片的“游戏”,更不能探秘其中的游戏规则。

制造微纳加工生产线需要投资,由于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度大且存在风险,实力弱小的中国厂商往往难以承受。当前高端光芯片技术,有Finisar、JDSU等国外巨头在前探路,其技术路径已经比较清楚,有近二十年制造经验的中国厂商完全能够奋起直追。现在首先欠缺的是对设备的投资,这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

中国在光通信芯片上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并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同时,海内外已经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光电子专家,为中国光通信芯片产业的跃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