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册
《线缆经理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美光伏“双反”博弈应双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1  来源:电缆网
核心提示:伴随着中国光伏业的快速发展,欧美双反的阴影仍挥之不去。由此对中国光伏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双反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也迅
      伴随着中国光伏业的快速发展,欧美“双反”的阴影仍挥之不去。由此对中国光伏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双反”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也迅速开启了光伏“自救”模式,发展分布式发电、开辟新市场、兼并重组、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效果显著,全国光伏业整体呈现了积极的复苏信号。
      众所周知,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做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分别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以及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由此导致了一些企业关门歇业,企业艰难度日。
      世界贸易组织前段时间发布的一份裁决报告指出,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了不当关税,但美国似乎也不给世贸组织面子。一方面,从反补贴角度来看,2014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初步裁决,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产品获得不公平政府补贴,将立即征收18.56%至35.21%的反补贴关税。另一方面,从反倾销角度来看,2014年7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说,初步认定中国大陆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26.33%至165.04%。至此,美国展开了针对中国光伏的第二轮“双反”。
      在对中国光伏发起第二轮“双反”的同时,美国也认定来自中国台湾的光伏倾销幅度为27.59%至44.18%。有一点值得注意,目前对中国台湾的出口占中国大陆光伏硅片出口额的近65%,美国对中国台湾的光伏进行“双反”实际上还是力求打压中国大陆光伏业的“绕道”出口。不难看出,无论是反倾销还是反补贴,也无论是对直接进口还是对“绕道”进口,这两轮“双反”都只不过美国对中国的光伏持续进行封杀的手段,而手段最终要服从于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让美国的光伏业战胜中国的同行。
      事实上,如过按照合作博弈的思路,中国和欧盟去年以中国企业在价格和数量双承诺的方式解决了在光伏贸易上的纠纷。如果美国在光伏贸易上愿意与中国更多沟通,寻求一个对于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结果很有可能是“双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