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国家消除雾霾、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选择。眼下风电市场在国家发改委调价的信号再一次大力助推了风电装机潮。然而,让业内人士担心的问题来了,目前弃风严重、厂商乘机涨价、工程质量问题仍是风电发展的瓶颈。
弃风严重
据了解,扩大风电等可再生新能源的消费比重,被认为是消除雾霾、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选择。国家能源局为此规划了十二条大气污染防治通道,以扩大风电消纳,缓解弃风难题。但是,远水难解近渴,目前规划中的输送通道刚刚启动,预计2016年后才将陆续投入运行。同时,各省220千伏电网的制约越来越严重,目前造成限电的瓶颈已经转移到省内地区电网主变和线路容量严重不足等环节。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年均风电并网能力在1600-1800万千瓦,已安装的9000多万风电项目中尚有1000万千瓦项目未能并网。当前如果出现大批量的项目建设赶进度,会造成大量机组抢在2015年6月前并网,大大超出实际的并网能力,未来弃风限电现象会再次出现恶化。
一位风电开发商忧心忡忡地说,在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电网公司等多方努力下,近两年我国的弃风现象有所缓解,但仍有10%约100亿千瓦时的风电被弃。如果此轮“抢装潮”导致并网限电进一步恶化,对于一个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典型风电场而言,每年的资金(利息)成本就超过2500万人民币,而弃风电量每增加1%,则又会带来50万的发电收入损失,即至少造成500-1500万的潜在损失。
成本加大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短期内的市场需求剧增,风电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快速上扬。以风电叶片为例,因国内叶片制造的原材料多数需要进口,国外厂商趁机涨价,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幅度已达到15%,叶片供应商要求2015年价格将再上涨10-15%。同时,风电塔筒也从9月中旬开始出现价格上扬,塔筒价格最高已接近800元/吨。
“同时,‘抢装潮’还将推高风电项目资金建设成本的加大。”上述开发商称,由于项目建设工期必须保证在2015年6月底前并网,很多项目计划的提前会带来较大的融资压力。一方面,银行贷款额度有限,对于支持的产业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短期内争取额度有限的贷款,势必接受较高的资金使用成本,按照风电项目7000-8000元/千瓦的建设投资水平来看,当前基准利率每上浮10%则会带来项目建设成本提高2000-3000万元。
质量堪忧
“电价政策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在风电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说,发改委此次风电调价信号带来的不只是风电“抢装潮”以及业界对风电设备质量的担忧,还将对整个风电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抢装潮’引发风电产业链供不应求。一些开发商为了尽快上项目,甚至开始向一些小厂商采购设备,这为风电产业埋下安全隐患。”